

藝人
Canon II (卡農二部曲)
19粉絲已收藏
歌手介紹
Canon II (卡農二部曲) 卡農(canon)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一樣是複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一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根據各聲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為同度卡農,五度卡農,四度卡農等;根據間隔的時間長短,可分為一小節卡農,兩小節卡農等;此外還有伴奏卡農,轉位卡農,逆行卡農,反行卡農等各種手法。 卡農(canon)起源於意大利與法國,約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卡農的名稱最早作「caccia」,古法語作「canon」,故一般認為其稱謂來源於古法語,意思是「依靠」。(此說存疑,維基英文版的相關詞條說古法語的「canon」意為「learned」——博學的,學術的。疑是誤將learned寫成leaned,leaned意為「依靠」。)(這一古法語的「canon」從語源上說來自於德文的「kanon」,意為「規律、法則」,因此一般認為卡農的原意為「規律」。) 卡農曲在十五世紀上半期至十六世紀中期(尼德蘭樂派(Netherland School)時期)迎來了它的黃金歲月。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乃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複,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顯示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