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音樂,還有Podcast

在「MyMusic」App 開啟

熱門關鍵字
Willi Boskovsky & Wiener Philharmoniker (威利布斯可夫斯基 & 維也納愛樂)

藝人

Willi Boskovsky & Wiener Philharmoniker (威利布斯可夫斯基 & 維也納愛樂)

13粉絲已收藏

歌手介紹

er (威利布斯可夫斯基 & 維也納愛樂)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Willi Boskovsky)(1909年6月16日-1991年4月21日),奧地利指揮家,生於維也納。曾任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維也納八重奏團成員。

博斯科夫斯基特別會把握施特勞斯作品的獨特三拍子節奏,因此樂評家認為他的演奏才代表了真正的維也納風格。而他指揮錄製的唱片,基本上都是德奧的舞曲作品,還有一系列的小約翰史特勞斯所作的輕歌劇。他不但在施特勞斯作品上建樹多,而且他錄製的莫札特,弗朗茲•萊哈爾的作品也很受好評。

1918年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
1926年獲克萊斯勒小提琴大賽第一名,標誌著其獨奏及室內樂演奏生涯的開始。
1932年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進入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1936年經指揮克納匹茲布希提拔,成為維也納愛樂四位首席之一。除此之外,他當時也兼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以及維也納學院附設小提琴學校的校長,並且組建了維也納八重奏和維也納愛樂四重奏等室內樂團。
1955年博斯科夫斯基首度擔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指揮,其後每年即在該演奏會指揮,直到1979年,前後達放25次之久。博斯科夫斯基以演繹施特勞斯家族音樂享譽樂壇。他會在音樂會上一邊拉小提琴,一邊指揮樂隊,頗有當年施特勞斯的作風。
1969年任維也納施特勞斯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1971年從維也納愛樂退休,從此專心於指揮的職事,並進而贏得了「維也納音樂」最佳指揮的美譽。
1991年 逝於瑞士Visp。

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德文:Wiener Philharmoniker,簡稱:維也納愛樂)成立於1842年。其成員來自於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音樂會演出時改稱為維也納愛樂,屬於私人組織。後來經眾多指揮名家的打造,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樂團。160年來,沒有一支歐洲樂團能夠像維也納愛樂一樣,如此長久緊密地將歷史與歐洲音樂藝術傳統結合在一起。自1933年起,樂團不再設有首席指揮一職,只有客席指揮。

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愛樂體現著最純正的維也納風格。弦樂渾厚,線條清晰。較之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銅管聲部,維也納愛樂的銅管很有融合力,沒有尖刺突兀之感。這正是維也納愛樂的獨特之處。指揮家布努諾•瓦爾特曾說:「一百年過去了,當時建團的樂手都已離去。現在的樂手是新的一批人。但維也納愛樂仍是維也納愛樂。全因這份傳統一代一代保留了下來。」

維也納愛樂有著美麗的音色,是很多指揮家夢寐以求的合作對象。指揮過維也納愛樂的名家有:漢斯•馮•彪羅,李希特,馬勒,勃拉姆斯,尼基什,魏恩加特納,瓦爾特,富特文格勒,奧托•克倫佩勒,理查•史特勞斯,卡納匹茲布希,肯普,卡拉揚,卡爾•伯姆,索爾蒂,伯恩斯坦,卡洛斯•克萊伯,普列文,馬澤爾,梅塔,阿巴多,喬治•塞爾,馬裡斯•楊頌斯,裡卡多•穆蒂,勒圖和基士揚•蒂勒曼等等。同時,維也納愛樂參與很多演出錄音活動。自1941年起,每年元旦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就是由維也納愛樂演出的。奧地利城市薩爾斯堡舉行的音樂節,維也納愛樂承擔著大部分的演出。樂團錄下的名唱片有:索爾蒂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卡拉揚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瓦爾特的馬勒第九交響曲和大地之歌等等。

2005年樂團在薩爾斯堡音樂節上,卡爾羅•尼齊的指揮下,配合安娜•妮塔布柯演出了威爾第的茶花女。演出引起轟動。

2006年1月1日,在揚松斯的指揮下,樂團為世人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新年音樂會,同時也標誌著2006年莫札特年的開始。出席嘉賓有德國女總理安吉拉•梅克爾。

2009年,在世界著名猶太裔指揮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的帶領下,樂團奉獻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新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有體系的演出了選自或者改編自小約翰的輕歌劇《吉普賽男爵》和《威尼斯之夜》的作品,同時首次使用海頓的作品(告別交響曲第四樂章),對2009年海頓逝世200周年表示紀念。

維也納愛樂樂團曾在1973年和1996年由兩度來華演出。前者由阿巴多帶領。
漢斯•卡納匹茲布希形 容樂團是「無與倫比」的,這句話可謂一石二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和維也納愛樂協會的關係確實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按當時維也納愛樂協會的入會準則,進 入這個私人性質的協會之前,必須通過一次試奏,先進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才能進行後續的申請程式。隨著越來越多的樂手成功跨過這道門檻,規則被修改成: 必須在申請會員資格前在樂團服務三年。
在國家歌劇院的工作使得樂團的財政得以穩定。因為樂團的私人性質很難確保自身收入,而其獨立性也難保。反過來,有穩定工作的樂團成員又會保證了歌劇 院的演出質量,在音樂會上的經驗與練就的技巧反過來又會用到歌劇演奏方面。沒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就沒有今天的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在維也納,有一個共識,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愛樂的共生關係是雙贏的,為這音樂之都帶來極大的藝術享受。
1997年後,樂團開始允許吸納女樂手。
自1842年奧托•尼古拉指揮了樂團第一場音樂會以來,維也納愛樂就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世界的作曲家,指揮家和聽眾。一方面,這得益於樂團代代相傳的優秀藝術底蘊,另一方面,樂團獨特的組織機構和歷史也是成功的因素:為了在這座音樂之都保證莫札特和貝多芬的作品能被最優秀的詮釋出來,1842年歌劇院成員決定,除了在歌劇院的演出之外,還要組織「愛樂」音樂會,並自理其藝術和經營職責。要實現這一切,只可能有一種組織形式:民主。也是因為堅持民主,六年後在政治上發生了一次激烈的鬥爭。

這種自治與民主在一個半世紀的年月中有所改動,但未曾被離棄過。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股東大會。每樂季除了舉行一次例行的全體股東大會外,還會有5到 6次全體特別會議。理論上在這個委員會上,成員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作出任何決議,但實際上有些許修改,就是一個12人管理委員會負責處理大部分事務。這一直 進行到下一次選舉。這就要看該委員會是否願意繼續騰出時間處理事務和是否繼續得到其他成員的信任。除了修改章程需要獲得4/5多數方能通過外,其他在委員 會上的投票都是遵循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而其實行則是12人委員會的責任。
維也納愛樂以茲為己任:將音樂中的人文資訊帶給世界上每一個人,持之以恆。他們為此找到貝多芬寫在《莊嚴彌撒》總譜扉頁上的那句話作為箴言:「Von Herzen - möge es wieder zu Herzen gehen.」(出自心靈,但願它能到達心靈)。
很多傑出的音樂家作曲家見證了維也納愛樂的成長。華格納認為這支樂團是世界上最傑出的。布魯克納說維也納愛樂和音樂是音樂世界裡面最美的和諧。勃拉姆斯承認自己是樂團的「朋友和樂迷」。理查•史特勞斯總結道:「樂團能夠將所有小提琴家都吸引到維也納來。」
顯示更多內容

歌手點播

  • 熱門
  • 最新

更多 Willi Boskovsky & Wiener Philharmoniker (威利布斯可夫斯基 & 維也納愛樂) 的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