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主題企劃 作者: MyMusic編輯部|2021-03-19

19世紀也有獨立音樂人!? 聽「他」這樣彈琴說愛♫

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8/22-1918/3/25)是一位法國天才作曲家,11歲就被發掘進入巴黎音樂院、22歲更獲得藝術最高榮譽「羅馬大獎」首獎,「印象派」創作手法在當時卻被視為「負標籤」,宛如19世紀的的「獨立音樂」。讓我們透過他的一生及音樂,一覽他的浪漫風情與創作高度。

|19世紀INDIE音樂人
打破主流古典框架

德布西在27歲時受到了一場文化衝擊,因此致力於創作出法國音樂獨特而富有精緻畫面感的音樂,勇敢打破貝多芬、華格納等多位重要德國音樂家繁複而冗長的曲式框架,減少重複樂句,簡單來說就是與當時主流音樂市場背道而馳!

落選者的自救會
不要隨便給我Tag!

在同一時代跟德布西一起被標籤為「印象派」的,是法國畫家莫內(Oscar-Claude Monet, 1840–1926)。莫內的名畫《印象・日出》,強調自然光影的變化以及色彩的視覺感受,因而成為「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但當時這種風格被人們評為「看不出重點」,可見「印象派」彼時並非稱讚而是一種諷刺。

莫內《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當時多位跟德布西一樣非主流風格的藝術家們,自嘲式地發起「落選者沙龍」,展出被巴黎沙龍拒收的畫作。當時這些藝術家聚集的蓋爾波瓦咖啡館(Cafe Guerbois),有點像是現在的「女巫店」,在那裏他們不只分享對藝術的想法,也暢談他們對於各種事情的觀點。

無法招架的浪漫
〈快樂島〉上彈琴說愛

在印象派的世界裡,聽覺和視覺的共感是密不可分的。以德布西〈快樂島〉(L'isle Joyeuse,1904)為例,靈感來自法國畫家瓦都(Jean Antoine Watteau)的畫作《向希提爾島出發》,但德布西造訪的並不是這座有「愛神島」之稱的希臘小島,而是英屬澤西島(island of Jersey),這首樂曲就是德布西與女友艾瑪海島度假中所創作的。

瓦都《向希提爾島出發》( L'embarquement de Cythère)

樂曲的開頭,以延長的顫音劃開瀰漫的霧氣,為這美麗的童話揭開序幕。德布西接著運用多種手法,像是永遠不用解決的「全音音階」、打破調性的古老「教會調式」,甚至使用繪畫手法的「點描法」,創造出豐富且具象的聲音,去摹寫情人海島愛之旅的甜蜜與美景。

這樣的樂曲不受限聽者對於音樂知識的理解,而是讓聽者主觀去感受聲音的氛圍,享受沉浸其中的樂趣。

▼音樂網紅江老師彈德布西煙火〈Feux d'artifice〉。

▼安迪老師聊德布西月光〈Clair de Lune〉。

|情史宛如八點檔
三個女人與兩發子彈

〈快樂島〉是德布西與第三任女友艾瑪的戀愛故事,但他的三段情史並非全是浪漫情節,甚至還鬧出人命。25歲時德布西在黑貓咖啡館認識了蓋碧爾(Gabrielle Dupont),她不但細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幫他躲過多次討債、連出軌劈腿她都包容了!哪知最後德布西另娶他人,她憤而飲彈自盡,所幸多年後有人在劇院看見她穿著女工服工作的樣子。

幸運成為德布西太太的,是在咖啡館出沒的模特兒莉莉(Marie-Rosalie Texier),不料婚後德布西卻嫌她只是虛有其表「村姑」,於是開始與才貌兼具的富太太艾瑪(Emma Bardac)發展婚外情甚至懷上了孩子,讓莉莉崩潰飲彈,幸好最後也被救了回來。

【撰文/9m】
【編輯/DJ PHOENIX】

▼至原文點聽完整【德布西印象浪漫集】▼
再享超多會員專屬音樂+娛樂優惠





德布西Debussy►印象浪漫集


  • 1
    Debussy:L'isle Joyeuse, L. 106
    Seong-Jin Cho (趙成珍)
  • 2
    Debussy:Suite Bergamasque, L. 75 - 3. Clair De Lune
    Seong-Jin Cho (趙成珍)
  • 3
    La Mer, L. 109:I. 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r
    Sir Simon Rattle
  • 4
    La Mer, L. 111a:II. Jeux De Vagues
    Sir Simon Rattle
  • 5
    La Mer, L. 109:III. Dialogue Du Vent Et De La Mer
    Sir Simon R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