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自然聲音圖鑑
專輯 - 33 首歌曲 |

台灣森林自然聲音圖鑑

1999/09/27
試聽 聽全曲
33 首歌曲
擁有全世界第一張台灣大自然音樂,您可以
聽到最好聽的音樂
享受一場零負擔、零風險的自然之旅
靜坐涼椅上,聽著自然音樂微笑入睡
親子同樂,一起認識台灣大自然聲音
聽聲辨鳥(或蟲或蛙或…),成為自然聲音的專家
私藏自用或歡喜送人
超值CD1+1.同時擁有音樂與圖鑑.兼顧欣賞性與實用性 凡購買「森林狂想曲」CD一張,即隨片贈送附有精彩圖文解說的圖鑑CD,帶你認識36種台灣大自然聲音

全心全意為台灣森林量身打造,超越國際水準的自然音樂創作
◎耗時5年,全台山林實地錄音!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自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製作人吳金黛,為了錄音走天涯!
◎台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羌、獼猴、飛鼠、溪流...近100種台灣自然聲音,一次聽個夠!
◎ 金曲獎製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跨刀勁作,律百分百,好聽到無法擋!
◎ 母帶經FURUTECH RL-30專業消磁器處理,音色通透純淨。
綠色深呼吸推薦曲:森林狂想曲、野鳥情歌、沉睡森林
內附全彩中文圖說,自然生態精彩現形

1.森林狂想曲
笛子、小提琴與腹斑蛙、中國樹蟾、白腹秧雞、褐鷹鴞、山羌、飛鼠…等20種聲音對飆,山中精靈也瘋狂
2.晨歌
晨光熹微中,聽見鋼琴、五色鳥、白耳畫眉、黃山雀、黃胸青鶲、松鼠的對歌
3.野鳥情歌
雙簧管、打擊樂卯上鷹鵑、藪鳥、小翼鶇、蘭嶼角鴞等17種鳥類大唱求愛歌
4.日安,亞熱帶
午睡鼾聲再響!笛、簫、揚琴與熊蟬、寒蟬、台灣騷蟬、環頸雉慵懶入夢
5.水徑
相逢溯溪時--大提琴與小卷尾畫眉、五色鳥、紅嘴黑鵯、溪水的自然邂逅
6.沉睡森林
憂傷的吉他與忿怒的台灣獼猴真情說珍重
[Bonus1] 晨鳥之歌 (純自然聲音)
[Bonus2] 樹蛙之歌 (純自然聲音)

1. 森林狂想曲
<音樂部>
作曲:吳金黛◎編曲:吳金黛、范宗沛◎小提琴:黎芳菁◎笛:楊萬得◎吉他:董運昌◎打擊樂:郭文喜
<自然聲音部>
錄音:徐仁修、楊雅棠、吳金黛◎音效設計:吳金黛◎剪接:范宗沛◎演出:腹斑蛙、中國樹蟾、白腹秧雞、褐鷹鴞、澤蛙、小雨蛙、面天樹蛙、貢德氏蛙、蟋蟀、草蟬、日本樹蛙、暮蟬、莫氏樹蛙、騷蟴、山羌、飛鼠、虎皮蛙、白頷樹蛙、台北樹蛙、螽蟴
那是一個在森林野溪泡腳的夜晚。不知名的昆蟲與青蛙扯大了嗓門,瘋狂的各唱各的歌。在這自然天成的環繞音場中傾聽小蟲小蛙的對唱,人腦中的音符不自覺地也被這自然形成的音程、節奏與律動攪弄得蠢蠢欲動。瞬間,所有屬於夜的聲音都來站台了。
於是,蟲與蛙、人與動物 ----- 蟋蟀V.S.提琴手、樹蛙V.S.打擊樂手、紡織娘V.S. 笛手、山羌、飛鼠、貓頭鷹..…..,這些原本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時空中的大小生命,卻一起現身於大自然舞台中,各自組隊,進行一場音樂對飆盛會。在月色的柔光下,猶如躍動的精靈,在大自然的舞台裡歌舞狂歡。

2. 晨歌
<音樂部>
作曲/編曲:林海◎鋼琴:林海
<自然聲音部>
錄音:吳金黛、楊雅棠◎音效設計:吳金黛◎剪接:范宗沛◎演出:五色鳥、白耳畫眉、小啄木鳥、蟪蛄、黃胸青鶲、頭烏線、小鷿鵜、白頭翁、松鼠、黃山雀、藪鳥、小翼鶇、蟋蟀
 曙色還朦朧的時刻,鳥族們早已起床覓食了。
 清清涼涼的山林裡,群集的小小身子在樹稍間晃動(為了另一條早起的蟲?)。
 這是早晨醒來,除了甜言蜜語外,最想聽到的自然歌聲。

3.野鳥情歌
<音樂部>
作曲/編曲:李世豪◎笛:楊萬得◎雙簧管:許芷芸◎吉他:董運昌◎打擊樂:郭文喜
<自然聲音部>
錄音:徐仁修、楊雅棠、劉益驊◎音效設計:李世豪、吳金黛◎剪接:范宗沛◎演出:烏頭翁、五色鳥、鷹鵑、藪鳥、白耳畫眉、鱗胸鷦鷯、大彎嘴畫眉、竹鳥、小鷿鵜、小翼鶇、台灣畫眉、番鵑、巴丹綠繡眼、蘭嶼角鴞、棕耳鵯、繡眼畫眉、紅嘴黑鵯
 鳥,總是愛唱歌。
 先是烏頭翁帶頭高唱,引得白耳畫眉、竹鳥、大彎嘴畫眉、紅嘴黑鵯、蘭嶼角鴞....一夥鳥都來對著節奏應和。
 鳥族們愛搶麥克風是出了名的,森林裡也因為這樣的不甘視弱而仙樂處處。
 尋偶的季節裡,求愛的情歌從不間斷。
不論成雙或落單,那歌聲,總清脆得讓人陶醉。

4.日安,亞熱帶
<音樂部>
作曲:彭靖◎編曲:彭靖、范宗沛◎笛、簫:楊萬得◎揚琴:黃達雄◎打擊樂:郭文喜
<自然聲音部>
錄音:徐仁修、楊雅堂、吳金黛◎音效設計:吳金黛◎剪接:范宗沛◎演出:熊蟬、寒蟬、小翼鶇、五色鳥、白耳畫眉、環頸雉、溪水、小卷尾畫眉、蟪蛄、台灣騷蟬、深山竹雞
森林的午后。除了慵懶,仍是慵懶。
所有的鳴響彷彿都漫無目的。
 溪水淙淙流去,鳥兒偶然呼嘯,只有蟬聲是熱林中的主角。
就連驚豔,也是不預期的。
除了慵懶,仍是慵懶。

5.水徑
<音樂部>
作曲:范宗沛、吳金黛◎編曲:范宗沛◎大提琴:范宗沛
<自然聲音部>
錄音:徐仁修、吳金黛◎音效設計:吳金黛◎剪接:范宗沛◎演出:小卷尾畫眉、五色鳥、紅嘴黑鵯
 在佈滿綠苔的石間攀爬,一隻隻水螅跳腳而過。
 樹葉間篩進的條條光束,交織成白色的網。
 沿著森林中的水徑一路前溯,發現人與水的交融

6.沉睡森林
<音樂部>
作曲:楊錦聰◎編曲:董運昌、范宗沛◎吉他:董運昌◎大提琴:范宗沛◎打擊樂:郭文喜
<自然聲音部>
錄音:徐仁修、楊雅棠◎音效設計:吳金黛◎演出:台灣獼猴、紅嘴黑鵯
 熱帶季風林外,一隻隻小獼猴在鐵籠裡待價而沽。牠們的身後都背負著一條母命。
 千林神木群裡,伐木機器震天作響。樹倒後,獼猴不再來。
 沉睡的森林裡,一切歸零。

〔Bonus1〕晨鳥之歌 (純自然聲音)
錄音:楊雅棠◎演出:藪鳥、白尾鴝、冠羽畫眉、黃胸青鶲、台灣畫眉、山紅頭、莫氏樹蛙
清晨,玉山國家公園神木林道內,鳥兒們互道早安。
鳥多嘴雜,偶爾也會鬥鬥嘴。
亙遠的山壑間,那是天籟新樂園。
*註:此段錄音未經人工剪接,全部原音重現。

〔Bonus2〕樹蛙之歌 (純自然聲音)
錄音:徐仁修◎演出:莫式樹蛙
夜間的山野,莫氏樹蛙高唱蛙族的八部合音。
低沉的頻率是否在求愛?
*註:此段錄音未經人工剪接,全部原音重現。

<後記>
台灣大自然聲音現形記
有一群人,總是身揹錄音器材遊走在台灣的山水之間。整天尋覓著野鳥、昆蟲、青蛙、甚至獼猴、山羌的芳蹤,傻傻地等、癡癡的聽,同時躡手躡腳地錄下牠們的聲音。
清晨,趕在太陽公公起床前,先衝到樹林裡就定位。趁著鳥群還未被日光曬暈前,趕早錄下牠們的叫聲。
夏天的午后到傍晚,是蟬鳴最響最鬧的時節,代表著—你必須頂著豔陽、忍著酷熱、在蚊蟲伺候下錄音。
夜間的熱鬧氣氛很是迷人,各種蟲蟲危機、蛙蛙雄兵、夜行性動物全部熱鬧上演,但,這也意謂著你必須在午夜出門,在人間的聲音打烊後,開始盡情錄下夜間精靈的歌聲。當然,避開毒蛇、毒蚊是極為重要的。
如果發狠要錄到最純淨的聲音,就要有超人的耐心。一隻鳥的獨白不會太久,兩隻青蛙的吵鬧還可以忍受,三隻獼猴的警戒聲尚不足構成威脅,重要的是,你必須等到!
在台灣錄自然聲音,必須練成一樣了不起的本事--躲開噪音。當你正為避開地上的車聲、人聲而沾沾自喜時,請小心--天上的飛機聲正在逼進!
* * *
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位於北回歸線的島國,森林的生態相當豐富。然而,當收錄有各國自然聲音的唱片在台灣受到歡迎後,你可以發現—台灣自己的自然聲音不在裡面。於是,這張勞師動眾的專輯就此誕生。
在音樂出現前,大自然聲音的採錄是第一要事,僅是此部份就由不同的工作者分別收錄了五年,累積下來約有數十個小時的可用音源。
這些音源在作用上等同於音樂家所演奏的樂器,所以製作人必須十分熟悉這些音源的內容與細節。例如鳥聲、青蛙和蟲鳴或其他動物的叫聲,在不清楚牠們的名字和長相之前,必須先熟悉和分辨這些聲音是旋律性或節奏性、頻率、能否扣上任何調性等等,再根據這些分析,決定如何使用這些音源。
也就是說,音樂和大自然聲音的處理,不同於目前市面上以放鬆或療效為訴求的國外進口大自然音樂,專輯中所有的大自然音源和音樂是相互依存的。例如「夜的精靈」中,音樂的速度和調性都配合著前奏那隻白腹秧雞的叫聲,所有的蛙蟲動物雖經電腦剪輯過,但都盡量保持原來樂句的完整性。
「野鳥情歌」中,烏頭翁的叫聲是全曲的旋律動機,再以此發展出完整的旋律。曲中所用的鳥聲皆與音樂的節奏和調性相合無間,也就是說,錄音時,音樂家們必須配合鳥或蟲的調性來演出,不是人先演奏,再找些聲音來搭配。
曲式方面,幾乎每首曲子的設計,都會有一段大自然聲音的主秀,例如「夜的精靈」中段有動物與蛙蟲組成的打擊樂團、「野鳥情歌」中段出現了台灣畫眉、「水徑」中的溪水與大提琴弦音水乳交融、「日安,亞熱帶」中段鋼琴和水聲譜成的寧靜,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除了音樂與自然聲音的融合度外,製作上的另一個難題,就是聲音的辨識。錄到並不表示看到,看到並不表示知道。因此在辨認上曾向許多專家求援,依錄音當時的季節、時間、氣候、地形、海拔高度、林相等狀況來判定。
聽來有趣的錄音故事,背後其實是辛苦而...多彩多姿的,傾聽山水之外,也間接認識了自然百態。而,製作這樣一張唱片,說「使命」太沉重,說「玩樂」太輕鬆,說「休閒」,應是較恰當的吧。

徵詢台灣自然聲音探險隊
如果您:
1. 以專業(全頻率反應)麥克風錄於數位器材(Digital DAT Recorder或MD--Mini Disc Recorder)的台灣自然聲音
2. 有以上的錄音,且願意與風潮唱片合作出版自然音樂專輯
請即刻與我們聯絡,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加入。
聯絡電話:(02)22185881※傳真:(02)22185327



綠色的保護傘-森林

台灣坐落於北回歸線上,基本的氣候型態為亞熱帶與熱帶。但因境內高山林立,海拔高度的落差造成了溫差--使溫度隨海拔每上升1000公尺下降攝氏6度,造成台灣複雜的氣候: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涼溫帶、冷溫帶、亞寒帶以及寒帶。不同的氣候會形成不同型態的森林,使得台灣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林相,計有:熱帶季風林、亞熱帶闊葉林、暖溫帶闊葉林、冷溫帶針葉林、涼溫帶針葉林、亞高山針葉林以及高山寒帶灌林。
森林除了有眾多喬木、灌木、藤蔓、蕨類、草本植物和蕈類外,還棲息著各種野生動、植物,是一個生態體系非常豐富的地方,也對台灣在防洪、涵養水源等功能上極其重要,可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台灣豐美的林相與生態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屬於熱帶及亞熱帶氣候,為一多山多雨的島嶼。由於受到兩次造山運動的影響,地形起伏極大,高山聳峙,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超過兩百座。氣候與地形兩大要素孕育出熱、暖、溫、寒帶等別具特色的林相。
森林約佔台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二,經過大自然長期的更迭,多樣性的林種在土地上涵養、生長,構築成緊密的植物生態系,並成為動物覓食、繁衍的棲息地,在水土保持、改良水質、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方面,森林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森林為早期台灣一大經濟資源,阿里山林場、太平山林場等大型伐木場至日治時期起為台灣賺取可觀的外匯收入。然而長期砍伐的結果,原始林相嚴重破壞,近年來政府單位雖然已經投入人工造林的培育工作,但人工林相較於天然原始林,有其動植物生態上的隱憂。
就樹種而言,人工林多為單一樹種,缺乏原始林豐富且結構完整的林相,所形成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易受蟲災、火、旱災的侵襲;單一樹種也無法提供各類動物所需的生長環境,包括棲息場所、食物來源等,僅有少數動物如松鼠、飛鼠等能適應人工林季節性的食物缺乏,而得以生存,但因此也造成自然生態上的失衡。
【冷溫帶山地針葉林】此區林相主要由鐵杉與台灣雲杉所構成,其中又以鐵杉佔多數,因此又稱為「鐵杉林帶」。由於鐵杉與台灣雲杉生長所需的濕度不同,因此兩樹種並不夾雜生長,而是各自形成不同的林帶。鐵杉林位於高海拔的下位,已略與闊葉樹種相混,常見的灌木有台灣茶藨子、小葉莢迷等。棲息於此區的動物種類不多,鳥類以煤山雀、火冠戴菊鳥、帝雉、金翼白眉等為主,台灣黑熊和台灣長鬃山羊也偶爾可見。
【涼溫帶山地針葉林】此區為台灣森林生態系的過渡地帶,林相為針、闊葉林混合帶,主要的樹種則為屬於檜木林的紅檜、扁柏,在氣候上此區為台灣最大降雨帶,全年雲霧籠罩,樹枝上常見大量的松蘿,可見此區的溼潤程序,故此區又有「霧林帶」的稱號。
【暖溫帶山地闊葉林】此區氣候溫和、溼潤,為常綠闊葉林生長的地帶,常見的有楓科植物、台灣胡桃、赤楊、山櫻花與櫟屬植物。由於人類長期砍伐與破壞,大面積的原生林相已不復見,多為人工造林與次生植被。常見的動物為鳥類,如白耳畫眉、白環鵝嘴鵯、深山竹雞、山雀等;動物如台灣長鬃山羊、赤腹松鼠、山羌、大赤鼯鼠、台灣獼猴等在林相未被破壞前皆屬於常見動物,目前多已濱臨絕種或列為保育類動物。
【亞熱帶山地闊葉林】此區為闊葉林生長的地帶,常見的樹種有血桐、榕樹、茄苳、相思樹等。由於森林底層堆積落葉與枯木,溫度與濕度適合蕈類生長,故蕈類生長眾多。
【熱帶林和紅樹林】熱帶林中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構造層次複雜,樹木為適應環境吸收足夠的氧氣,多具有板根、支持根或氣根,因氣候濕熱,所以多附生植物與藤本植物,如蘭花及蕨類。目前台灣的熱帶林,僅存南仁山叢林與離島蘭嶼兩地;台灣的紅樹林則以水筆仔、海茄苳、欖李、五梨咬為主。
【寒帶高山矮林地】由於高山受風強勁,每年約有四個月的冰雪期,因此適合生長一些耐旱耐寒的草本植物,目前約有三十餘種植物生長在高山矮林地,如玉山圓柏、玉山杜鵑、玉山籟蕭、玉山薄雪草、南湖大山柳葉菜、南湖紫雲英等,這些植物葉片上往往有絨毛或鱗毛藉以保溫,在冬季時且呈現枯乾狀態並進入休眠期以度過冷冽的冬季。原本屬於高大喬木種的玉山圓柏為適應高山氣候與環境,形成盤扎曲張的低矮灌木狀,在生態學上稱為「矮盤灌叢」。常見的動物有岩鷚、高山白腹鼠、華南鼬鼠與一些直翅目與雙翅目的昆蟲。
【亞寒帶高山針葉林】此區氣候寒冷,適合松柏科植物生長,這種單一樹種-冷杉林構成的林相,稱之為「冷杉林帶」。這裡常見的植物為玉山箭竹,另外龍膽、圓柏和高山杜鵑也很常見。動物種類不多,大致與高山矮林地分佈的動物種類相似,較為特殊的是雪山草蜥與台灣蜓蜥,為台灣特有種,不易於其他林相中見到。
徐仁修

相關專輯

查看全部

    發行日期

    199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