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節目

米米之音Rice Radio

林大米

不定期更新生活│歷史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創辦人大米,是廣播媒體工作者。 2015年搬到宜蘭埋鍋造飯,開始自製農村網路廣播《米米之音》。如「故事車環島」、「我愛深溝」、「青農市集On Air」、「深溝講古_耆老訪談」、「農民食堂開飯了」等系列,受訪者年齡從4歲到96歲,錄音地點從山間到海邊,故事從餐桌滋味到人生百味,故事主角從嚴肅專業到古怪另類,擅長挖掘受訪者的真實心聲,透過專業設備錄音後製,典藏所有珍貴的生命記憶並加以分享傳遞。 訂閱收聽: Spotify:https://reurl.cc/D68E4d Soundcloud:https://reurl.cc/MdGV83 KKBox:https://reurl.cc/ldMAQE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D68EKQ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yglGLy SoundOn:https://reurl.cc/j5OoWy 八寶:https://reurl.cc/Z7zv4V Youtube: https://reurl.cc/jdyrkq 認識農村廣播「米米之音」: FB:https://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看更多

所有單集

共 270 集
  • 阿寶豁出去了—開辦【國土計劃讀書會】以農為主體的鄉村思維 20221206

    2022.12.0660分鐘

    open 阿寶這次為什麼豁出去了? 07:00 為何發起國土計劃讀書會? 15:00 我們與「國土計劃」的距離不該遙遠 11:40 參與讀書會的意義與目的? 15:00 不該缺席的原因:現在是最重要的階段—公民參與土地分區使用劃設 18:70 如何面對不同立場、利益的角力? 19:10 大米被阿寶反問「為什麼來宜蘭」 21:33「國土計劃」如何呼應宜蘭新一代住民的需求? 24:10 解方-「容積轉移」 30:50 跟阿寶巡田水-眼見為憑舉例說明 35:25 有過什麼「容積轉移」的成功案例? 37:00 錯過的「鄉村整體規劃」由國土計劃亡羊補牢 40:30 從小山村內城看見農村的美好願景 46:02 內城為什麼被保留住尚未被農地重劃? 50:00 請大家加入國土計劃讀書會其預期效益? 52:10 呼應聯合國「生態農業」倡議
  • 20221027 農村動物跨時空偵查報告_牛雞魚蝦版

    2022.10.2772分鐘

    在農村走跳,懂得跟阿公阿嬤搭訕很重要! 本節目致力幫大家找話題,絕對讓您與耆老怎麼搭都好搭。 去年用豆Z (豆腐乳),今年用動物,還特別成立二支動物偵查隊,促成孩子與耆老對話做故事交流,並教孩子製作Podcast的方法,自己的家鄉故事自己記錄。 專訪耆老:賴麗卿阿嬤、賴仁發阿公 小小特派員:林子淳13歲、張育瑄8歲、張沛青13歲 殺雞超渡詞阿嬤教你唸 水牛俗諺說的都是人生啊~阿公智慧語錄全都錄 在跨世代、跨時空農村動物故事間,也不能漏掉中間世代,他/她們和農村動物的關係超乎你的想像! 專訪 陳慧鈞|樹屋農莊、日禾3號農場 簡楊同|台灣碗盤博物館 極限運動雞舍版 龍蝦盤,鯉魚盤都是台灣古老農村生活的美好嚮往 (特別收錄跨世代對談雞同鴨講NG片段)
  • 20221016 海洋生態博物館【三部曲_港口里】有著牽罟老靈魂的衝浪村《庄跤囡仔的Radio》

    2022.10.1481分鐘

    三位不同世代、不同專長與追求的人物生命故事交錯下 拼出這個靠山望海的農漁村的樣貌: 「打扮時髦,不怕苦不怕難的個性,內在住著老靈魂的衝浪村」 #衝浪 #牽罟 #有機書店 = 「港口里」 透過本節目認識三位住民之後 或許關鍵字可以換成 #吳家榆 | 港口小孩/極酷衝浪闆娘 #李世田 | 社區總幹事/牽罟故事達人,只是頭髮白不是耆老 #葉禪鳳 | 移居者/創辦港口有機書店 歷經只准衝浪不准牽罟的「乞丐趕廟公」事件 如今得以傳承百年捕漁文化「牽罟」且與衝浪街互助共享社區資源 這裡有跟著闆娘小榆撿海廢的衝浪客 這裡有站在衝浪板上唱七字調的牽罟耆老 這裡有幫村民開畫展的有機書店 節目最後禪鳳貢獻一條散步路線供大家參考 下次別忘了拿一份 #走讀地圖 走出你個人風格的漁村小旅行 後記 #海洋生態博物館 三部曲已全數上架 此系列是米米之音開播7年來第一次與跨領域夥伴合作製播節目, 特別感謝 #蘭陽博物館 與 #海波浪 提供豐富的訪談資訊及協助錄音, 才得以在疫情期間還能上山下海呈現各領域達人的精彩生活與智慧分享。
  • 破解<深溝釣魚大賽>裡裡外外 (下集)_20220918

    2022.09.1872分鐘

    承上集, 本集受訪者依出場序: 選手_楊荃翔|最大尾「線鱧王」得主:「我就是為了成為最大尾而報名參賽的!」 主辦_林芳儀|深溝釣魚大賽怎麼開始的? 選手_李志強|季軍得主「選手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人⋯」 海龍王_周銘泰|「台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作者 選手_乙又丹|蟬連3屆的冠軍得主,從來不會釣魚的農夫為什麼老是拿冠軍? 延伸閱讀: 與深溝釣魚大賽有關 深溝釣魚大賽暨水域生物年度盤點 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sciencefish/ 田文社 https://www.facebook.com/tian.bun.sia 彭顯惠 方格子 https://vocus.cc/article/6304aee9fd897800019bf325 胡冠中 深溝釣魚大賽 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11753
  • 破解<深溝釣魚大賽>裡裡外外 (上集)_20220911

    2022.09.1175分鐘

    米米之音2022年度大作《深溝釣魚大賽破解版》 超過十組訪談內容,再創單集受訪人數紀錄 明年想參賽的選手們,嚴肅建議您聽完上下集 #考古題 #釣魚大賽 #員山動物園 本集受訪者依出場序: 陳毅翰|主辦人 選手_4歲小弟弟|羅東 選手_雙寶媽|宜蘭 林芳儀|主辦人 選手_陳怡翔|復興國中老師 選手_鍾惠名&林湧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選手_胡冠中(亞軍)|水生物文學家&東華大學應屆畢業代表 延伸閱讀: 與深溝釣魚大賽有關 深溝釣魚大賽暨水域生物年度盤點 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sciencefish/ 田文社 https://www.facebook.com/tian.bun.sia 彭顯惠 方格子 https://vocus.cc/article/6304aee9fd897800019bf325 胡冠中 深溝釣魚大賽 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11753
  • 20220808 海洋生態博物館【二部曲_蘭陽博物館】《庄跤囡仔的Radio》

    2022.08.0893分鐘

    海洋生態博物館三部曲 二部曲_被濕地包圍的博物館 本集含有相當高劑量的生態觀察知識、實用遊憩資訊,不管你跟蘭博熟不熟,聽完馬上變成「蘭博通」。 由四位重要關係人接力導覽,為大家解析這座落於鳥石港舊址的蘭陽博物館,在地景、建築、生態環境各層面的特殊性,也邀您一起來認識濕地上的植物和鳥類。 烏石港濕地公園 繞湖一圈1.5公里 面積5.6公頃 園區鳥類超過60種 包括候鳥和留鳥 植物則高達288種(106年調查資料) ------------------------------------------------ 本集內容長度破米米之音節目紀錄 特提供時間點供大家索引收聽: 01:30 徐明光|植物學家,蘭博資深植物顧問 被濕地包圍的博物館 散步觀察濕地指南 27:20 林佩蓉|環境教育老師導覽濕地及鳥類觀察 賞鳥專家私藏景點公開 鳥類調查的方法 48:00 蘇美如|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 石港深深口乍開 漁歌鼓棹任徘徊 烏石港新址與舊址文化景觀及歷史演變 1:11:10 陳碧琳|蘭陽博物館館長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 海洋生態博物館 經濟效益如何永續 合作夥伴: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蘭陽博物館
  • 20220702〈 動物時空偵查隊 〉 突破代溝的好機會_《庄跤囡仔的Radio》

    2022.07.0250分鐘

    孫子:阿公你看,我撿到一隻烏龜 阿公:乖孫,你想要吃三杯還是煮湯? (烏龜冒汗QQ 孫子哭哭…) ---------代溝悲劇分隔線-------- 試想這件事發生在你眼前時該怎麼辦?除了安撫孩子,阿公的心事誰人知,只能自己掉入數十年前的回憶漩渦,如果有機會讓阿公說出小時候吃烏龜的故事,讓後人理解當年生長環境及動物和人的關係演變,這是一次絕佳的親子交流及生命教育時刻,勝過床頭故事書。 所以,我們來創造那樣的機會吧!就以動物為切入點, 「阿公,你以前養過動物嗎?」 「阿嬤,你小時候也有養寵物嗎?」⋯⋯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9歲的小默做採訪示範,「深溝村移動的圖書館」陳榮昌阿公就是受訪者,有豐富的養水牛和家禽的經驗,我們相約在廟埕聽阿公講古,原本我擔心小默聽不懂阿公的台語,後來發現她在農村長大這幾年的台語聽力已經非常厲害,甚至問出很多令我們旁聽的大人意猶未盡的題目,真是小大人了呀! 精彩加映 「放牛吃草」是台灣農村多數長輩們共同的生命經驗,而其中「閹牛」更是極具畫面張力、特別鮮活的記憶,節目特別朗讀一篇吳敏顯的著作《我的平原》其中「碘酒味的牛卵核」,讓大家用聽的穿越時空,回到當年閹牛的現場⋯⋯ 〔動物時空偵查隊〕: 2022 動物時空偵查隊深溝老故事短片徵件 示範短片 http://yt1.piee.pw/4bcptc 報名傳送門 https://pse.is/4aqrgj 特別說明:本次活動以居住或就學於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鄰近社區的3-6年級小學生為對象,若您有興趣但不符合活動參加資格,敬請包涵,希望下此有機會再見到您。
  • 20220607 海洋生態博物館【首部曲_龜山島】《庄跤囡仔的Radio》

    2022.06.0770分鐘

    聽完這集 以後再望向龜山島 每次都會微笑 因為我們終於領會它的身世與魅力 海洋生態博物館三部曲 首部曲_龜山島 專訪 簡英俊|前龜山里里長1951年生於龜山島【童年回憶與島上生活方式】 卓信元|金光布袋戲編劇 龜山島民後代【龜山島首富的後代尋根心路歷程】 簡國章|新福豐168號賞鯨船船長 龜山島民後代【為什麼需要提倡友善賞鯨】 郭毓璞|鯨豚研究者、蘭陽博物館環境教育老師【龜山島海域的鯨豚物種與生態特色】 從烏石港到龜山島其實才短短10公里, 但這片海域卻蘊藏了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 當遊客來衝浪、牽罟,賞鯨,和登龜山島各種活動體驗時,很容易就能遇到在地海洋達人,他們會不吝嗇地將自己與這片海洋的情感、知識與經驗和大家分享,各個都是這座「海洋生態博物館的館員」。 這個系列非常適合來到宜蘭頭城總是走馬看花的外地遊客一起尋寶, 也很適合想要探究這座海洋生態博物館到底還有多少珍貴收藏的本地人來收聽。 合作夥伴: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蘭陽博物館
  • 20220513 呼~宜蘭終於有了!「宜大神農市集」一逛到底全紀錄《庄跤囡仔的Radio》

    2022.05.1355分鐘

    15年前,全台灣第一個小農市集,合樸農學市集在台中誕生。 2年後宜蘭也出現了大宅院友善農產品市集,非常受歡迎,也成為眾多後來加入友善有機耕種的人最好的啟蒙的場域。 疫情讓全台各地農夫市集的經營都造成更多挑戰,但仍澆不息眾多農人想要用耕種守護土地的熱情, 今年,終於在歷史悠久的農業最高學府—國立宜蘭大學校園裡開辦友善有機的農產市集,名為:宜大神農市集,因為宜蘭大學就在神農路上,這麼”農"得化不開的緣份,如今宜蘭人終於可以大聲號召全台灣的消費者們,就像台灣大學裡有水花園有機市集,中興大學裡有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嘿,我們宜蘭大學校園裡也開辦宜大神農市集了,有空來逛逛喔! 4月初還在試營運期間,大米邊逛邊採訪,這天攤位僅占總市集數的一半,但故事一定要聽好聽滿, 來賓眾多,以出場序排列: *宜蘭大學農業推廣委員會 組員劉雅倫 *曬太陽農場暨宜大神農有機及友善農民市集自治管理委員會 會長 林萬賢 *竹林松杉霊芝農場 *松滿緣有機農場 *純然妙趣(蓮花心) *牧野工坊 *戴婕香草農園2.0 *富貴田莊 *文晴農場
  • 20220428 米家懷孕生產記錄竟是一本台灣農產產銷簿 《庄跤囡仔的Radio》

    2022.04.2943分鐘

    來了!產後第一集米米之音 /米家懷孕生產記錄竟是一本台灣農產產銷簿/ (邊哭邊上架!誰?還有誰!) 製作主持人-我本人出運了 XDD 近幾年由單身到戀愛、結婚、生子 有個安穩的家 能夠好好吃飯、好好養小孩 都是因為這些年製播米米之音節目得到的勇氣與福氣 真心不騙 那些勇氣讓人足以相信自己做的事雖傻但有意義不放棄 那些福氣更是我和另一半決定在農村生養孩子的動力 我們真的生了一個「庄跤囡仔」耶! 相信五六年級生一定不懂”鄉下小孩”有什麼好炫耀的 沒關係,我以前也不懂 現在去了解,都還來得及 米米之音每次都是聽全台各地生產者的故事 實在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陪伴生產者的生產者」 雪青負責生,大米負責陪生 從備孕、懷孕害喜、養胎、生產坐月子至今 「吃」事體大 最後發現 米家的生產紀錄根本是一本台灣農產產銷簿 在忙碌又幸福著的生活新節奏裡 想跟大家分享米家這些日子「台灣農產輸入與輸出」的成果報告 如果聽節目時喚起您的「生產」與食物的連結記憶 歡迎留言或私訊跟我們分享 貼心提醒: 本集內容涉及嬰兒白噪音,如有不適, 請多聽幾次⋯⋯就習慣了。
  • 20211226 種籽設計最新力作《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圖繪台灣四座農村的精彩故事_《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2.2647分鐘

    2021年最後一集節目,是來自種籽設計的第一手消息,年末在台灣出版界誕生此四本一套的最新力作《你知我行.里山倡議》,圖文述說這美麗島嶼裡的四座農村故事,大米直覺這不正是給所有農村魂的大小孩子們最美的新年禮物嗎?同時它也為米米之音《庄跤囡仔的Radio》系列畫下了激勵動人的句點! 本集由種籽的企劃師余俐穎陪我們細細品讀、先聽為快! 俐穎說:這套書的作者其實不是水保局也不是種籽設計,而是所有農村裡每一位代表人物! 大米許願:聽完最後一集米米之音的聽眾,心中植入一粒希望的種籽,想開什麼花都開、想結什麼果都得以採,心滿意足地昂首闊步,迎向未來! 圖片來源:種籽設計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219 整個學校都是我們的秘密基地_有山海濕地相伴的岳明國小《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2.1948分鐘

    專訪: 蘇澳鎮 岳明國小 校長黃建榮 & 三、四年級小朋友 9歲的張懷安說: 「以後我當媽媽的時候,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在有大自然的環境長大,像岳明。」 懷安這麼說算客氣了,在岳明國小的童年豈止有大自然相伴,還學習駕駛 #帆船、學 #衝浪、學 #浮潛 和划 #獨木舟,更不用說學校推廣永續海洋意識、食魚教育,每周四 #營養午餐都吃海鮮,挑魚刺、剝蝦蟹都不是問題。(吃魚前先看魚的X光片,搞清楚魚刺分佈!強啊) 校長黃建榮說: 「讓每一個小孩都有機會從海洋回過頭來看見他的家鄉跟土地,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視野。」 剪輯這集節目時大米腦袋迴蕩著一首背景音樂《蘇澳來的尾班車》,這首由陳明章老師創作的歌曲唱著少年搭上火車前往都市打拼,即將離鄉的忐忑心情,一首歌道出整個世代的離愁,為何一定要去都市打拼?為何家鄉的價值不被看見? 時過境遷,如今同樣在蘇澳鎮上這座濱海校園,孩子們快樂的嬉戲、探險、勇於挑戰,小學畢業那一刻他們可以拍拍胸脯告訴你:我見過大風大浪喔!聽到這話請保持敬意,不要懷疑。 拜訪岳明國小這天,跟校長的採訪結束後,大米隨機找幾位小朋友聊天,很確定的是,他們知道都市與鄉村的差別,而且他們很清楚自己想生活在哪裡。 圖片來源:徐承堉|湧升海洋、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212 祥哥種田是為了保護農地還有「送米」?《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2.1247分鐘

    專訪:呂正祥 「三巷43市集」負責人 《阿祥送米》品牌創辦人 新竹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理事長 訪問前看了一些報導,只知道呂正祥是一位50歲才由商轉農的市場囡仔,8年前從對岸經商退休返台,因照顧生病的妻子和父親而決定自己生產健康的食物,並積極推廣友善、有機的本土作物。乍聽以為是常見的務農經歷,但見面訪談後才知道,祥哥根本是個不走尋常路的人啊!這集節目要從祥哥在中央市場長大的背景說起⋯⋯ 從2分地種到4甲,一條龍的生產線農機齊全,不用農藥、人工除草除螺,成本高、賣價也不低,但除了賣,更多是用來「送」,多年來送出名堂了,竟乾脆給米的品牌取名「阿祥送米」,還說: 「要幫窮困的人、孤兒院的孩子或失智老人吃的米,品質一年要比一年更好⋯」聽著祥哥這麼說,大米沈默幾秒,點點頭,當然不用再問為什麼了。 不瞞大家說 大米本來得到呂正祥這位農友的線索時 發現是難得一見的案例 #中年從農 #由商轉農 #不用農藥 #田區越種越大 抱著想探究有生意頭腦的主角如何繼續成功獲利的故事 結果,錯了 大錯特錯,錯得有多離譜 就讓大家自己聽吧 (卑職面壁自省去)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205「全球農業補貼幾乎都在危害人類和地球」!我們能做什麼?_郭華仁《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2.0546分鐘

    「每年5400億美元的支持中,近90%損害人們的健康、氣候,並加劇不平等。」 這是來自聯合國對全球農業現況提出最新的警示訊息(註),乍見標題直覺驚悚,若不明究理,以為農業沒有希望,米米之音不就直接停播也罷?幸好大米還知道一件事:「不懂就要問」,耐住震驚與疑惑地趕緊閱讀資料,並邀請郭華仁老師上節目為大家解惑。 相信很多人對此問題再清晰不過,然而在台灣,對多數農人和消費者而言要能輕鬆理解問題背後的脈絡並不容易,也非一個小時的廣播節目就能完整呈現的,但米米之音還是試圖以實例、現況深入淺出地讓聽眾明白:人類耕種的方式如何決定地球的未來! 註:參考資料 衛報 https://pse.is/3yg4rk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128 「深溝風土博物誌」幕後團隊解析來龍去脈《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1.2848分鐘

    越靠近歲末時節,回想年中雖然歷經嚴峻疫情考驗,但仍能開心地說今年過得特別有滋味!因為和農村夥伴(農田裡的科學計畫、田文社)一起參加宮廟慶典、蹭了好多廚房與食堂、聽了跨時空跨世代的各種故事、辦了幾場廟埕的活動,深刻體會一個人的「米米之音」和三個人的「深溝風土博物誌」根本是清粥小菜升級變辦桌般的澎派! 有人問我:奇怪,你們這些辦活動人都是從外地搬來的,如何與在地社區這麼親近,辦這些有趣的活動呢? 這一問我也楞了,想想其實答案並不單純。 所以今天節目特地請團隊夥伴自己來回答: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計畫主持人 林芳儀 為什麼想做這個計畫? 怎麼做? 遇到哪些驚奇? 田文社 社長 林欣琦 Over 一個搞怪風格駐村藝術家被指派當三官宮二十周年廟會的攝影紀錄,從社長Over奇特的視角看官廟慶典,一切都不(歪)同(樓)了⋯⋯ 嘔心瀝血之作【深溝風土博物誌】 一本會令長輩們充滿回憶又熱血沸騰的宮廟慶典圖文集、令文青們驚喜找隱藏版密碼的農村特色風土刊物。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田文社 #深溝風土博物誌 補助單位:文化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121 三堂阿公阿嬤的廣播課,聽見內城人文風景《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1.2147分鐘

    無論晴雨,每逢假日在宜蘭內城這個山村的蜿蜓水田小路上,常出現開著鐵牛力阿卡的阿公們載運遊客導覽小村風光的地景,如果您曾經搭乘過就一輩子不會忘,大米猜想,因為這裡真的太獨一無二了! 今年入秋後,趁著疫情稍緩解,我們在內城農場辦了三堂廣播培力課程,希望帶動村人述說自己在地的故事,果然,阿公阿嬤一個個鮮活的回憶將內城從一幅農村風情畫推展開,瞬間立體起來,且時間軸拉長至60-70年,成為有笑有淚、人文地景豐富的農村全視景。 本集再加上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簡裕鴻的補充說明,與現今內城村幽靜氣氛大不同的是民國70年前,內城很繁榮,有洗衣店,澡堂,撞球間和按摩院,都是因為軍隊駐紮,眾多榮民帶動民生所需,至於後來又是如何由榮景成没落再度變身成金牌農村?聽總幹事談這一路投入社區營造的歷程,相信對於在地新住民與觀光遊客都會成為深度認識內城最好的參考。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田文社 #深溝風土博物誌 補助單位:文化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117 一畝田如何安放都市人狂躁不安的心靈_喜洋洋友善農耕隊《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1.1448分鐘

    專訪:喜洋洋友善農耕隊 隊長楊永新及隊員們 「種菜會讓人感覺踏實而且愉快,還會消除煩惱,把菜帶回家吃以及把身體照顧好,這就是來這裡種田的代價!」 - 隊長楊永新 「剛開始種的高麗菜只有棒球大小,有些像網球拍一樣的洞洞菜,但我們對作物生長充滿好奇,雖然辛苦但9年來土壤健康了,生態也越見多樣化。」- 北一分隊 宜諄 「家人不會管我,當有一天我把好幾箱收成的米搬回家,他們是有嚇到啦!」 - 攝影師 小吳 「我小時候的志願是當農夫,除草當然比打電動好玩啊,我沒事不會滑手機。」 - 青少年 子安 「喜洋洋農耕隊」這麼討喜的名字其來有自,在宜蘭的崩山湖地區被群山環繞以種植各種果樹聞名,例如金棗、楊桃、芭樂和桶柑,當然還有用山泉水灌溉耕作的良田,9年前一群有志之士開墾復育楊永新的祖傳水田地,楊大哥和大嫂亦就此展開忙碌的退休生活,身為隊長及地主,夫妻倆駐守田園耕作及管理,但多數隊友幾乎是從台北來的假日農夫,他們共同理念是完全以自然農法友善耕作,種植出營養健康的作物,連大地萬物也都自然健康,所以取名為「喜洋洋」農耕隊。 只是到底大家有沒有真的開心務農呢?趁著「打田日」大米到田邊突襲,看到隊員中男女老少都有,各個在都會生活都有自己擅長的一片天,但卻不怕辛苦地多年往返台北宜蘭耕耘一畝田,為了什麼呢?種菜自給自足嗎?賣米賺外快嗎?抒發壓力自我療育嗎?或許都有,但其實也沒那麼簡單⋯⋯ 打田這天,開曳引機的剛好是友善耕作農友金正,還特地帶來麻竹筍為大家的午餐加菜,而且還加一頓給都市農夫的碎念(糗了),這款打田師傅買一送二的情況甚為罕見,大米在一旁目睹順便實況收錄(狠了),這足以證明,種田不是浪漫情懷的假想而是真實的人生戰場,一有疏忽就像田埂漏水沒補好,影響耕種效率之外,被唸也是剛好而已。 有僵直性脊椎炎的楊永新大哥說自己用務農運動來治病很有效,也大方的邀請更多有興趣嚐試的人加入喜洋洋友善農耕隊,為自己、也為下一代的環境守護耕耘著。 #自然農法 #園藝療育 #友善農耕 #生態保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廣告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107 超時空廚房_宜蘭豆腐乳配方製程大公開《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1.0747分鐘

    /島Z 味自慢/超時空廚房-豆腐乳篇 豆腐乳, 台語「豆乳」,音同「島Z」 這陣子大米和二位住在宜蘭除了種田又一邊做些五四三的朋友到處吃人豆腐乳,有科學家芳儀,還有藝術家田文社社長Over,三個人到處打聽村子裡有誰做豆腐乳?可不可以採訪? 以這個古早味為媒,希望增加自己對宜蘭風土和飲食文化的理解。 出乎意料地挖出跨世代的、地域性的、風味偏好、料理手法等各達人們做豆腐乳的故事。 說起家傳豆腐乳配方與製程就像印度家庭裡那罐咖哩粉香料醬,是獨一無二的自家味,阿嬤阿姆都說沒什麼,不仔細追問還真的讓你聽不到什麼耶XD,越帶著神秘色彩,越驅使我們厚著臉皮問下去。 宜蘭豆腐乳都在盛夏製作,曬豆腐乾也曬人,一點也不輕鬆,此次特別感謝五位宜蘭在地豆腐乳製作達人大方分享自己與豆腐乳的特殊情緣,及自家風味的箇中妙趣。 ⭐️ 合群農莊宜蘭在地人張大姐和方大哥 ⭐️ 宜蘭富子阿嬤&媳婦阿慧 ⭐️ 宜蘭新居民阿羅 ⭐️ 宜蘭女婿沅達 「露酪」 ⭐️ 宜蘭媳婦金鳳 節目也採訪了幾位來參加豆腐乳料理品嚐會的都市人,究竟大家以前有多麼誤解它,從一個個驚嘆和自責聲就明白了。 給豆腐乳一個餐桌上該有的名份吧! 它的地位等同日本的味增、韓國的泡菜,那麼無可取代也不可或缺!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田文社 #深溝風土博物誌 補助單位:文化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031「喜樂小田田」打造雙老家園 一起慢慢變老《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0.3149分鐘

    「我們希望外界對待身心障礙的孩子是友善的,因此當我們要建造這個共老的家園時,也希望是用友善的方式對待這塊土地。」 —喜樂小田田 計劃主持人江海泙 在新北市的石碇山區有一群身心障礙的家庭花了三年時間親手打造一個名為「喜樂小田田」 雙老家園實驗基地(由喜樂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推動),成為台灣第一座由心障家庭協力建造的家,這一切是如何辦到的? 大米跑了二個現場,先來觀摩在台北市區辦的親子共學課程,這天由田園創作老師江海泙帶大家認識香草植物以及種植的技巧,院子裡還有厚土種植的實作,而海泙多年的社區營造與公共藝術經歷成為「喜樂小田田」計劃推動的最佳人選。 在田園創作課上認識了二個家庭,力心媽媽和哲維媽媽分享自己身為家長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自我突破的成果;而另一場景我們直奔石碇,親眼見證他們一手打造的家,縱使剛被圓規颱風催殘過,仍顯現了無數手作巧思、園藝栽種處處用心,還是雞鴨鵝狗的快樂天堂,難怪被疫情關了太久的大人與孩子們都呼喊著好想回家看看啊! 在這個雙老家園,不管是藝術療育或園藝療育,大自然始終具有最溫暖最能擁抱脆弱心靈的力量。 #園藝療育 #友善農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廣告」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024 每講十句話必有”火花”的父子檔_見證20年有機農場供不應求的出貨現場《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0.2447分鐘

    專訪:陳文富、陳柏叡|花蓮明淳有機農場 米米之音通常不特地要訪問什麼成功發大財的案例,但這次,在花蓮遇見已深耕20年的明淳有機農場二代的經營者,每個月出貨3000箱有機蔬菜宅配到全台客戶家中,實具規模。 明淳有機農場主人第 3 代經營者陳柏叡於六年前離開科技業工作回花蓮接手家中自阿公時代傳承的農業,在包裝廠邊坐下來就聊,聊完又上工了,他父親也是忙個不停。 談話間我們先是被陳文富大哥的笑容融話,第二段又因陳柏叡年輕不羈的性格與談吐拍案叫絕,父子二人的工作與生活幾乎是台灣有機農業演進的時代縮影,不同世代對耕作的方法,行銷的模式,都有很大差異,而這些也都考驗著父子關係。 採訪這天直接來到明淳有機農場的出貨處,因此本集背景環境音就是出貨的各種場景:裝箱,封箱,出貨⋯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017 「園藝療育」不只靠感覺而且很科學 《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0.1748分鐘

    **受訪者 **許嘉錦 研究員|台中農改場 花卉研究室 陳雅玲 職能治療師|雲林台大醫院 適合收聽對象:農場經營者、喜歡園藝療育的社會大眾、還不認識園藝療育的你 台灣投入園藝療育已有20年歷史,經花卉研究專家透露才知道,目前有五套園藝設計運用模式都可達到非常具體的成效。多年來的研究和推動成果顯示園藝療育具有改善生理、心理、社交、認知及經濟各方面的效益,很多國家都已將園藝療育歸屬於輔助治療的一環,甚至醫師會開處方箋,不是「一天吃三擺,一擺三粒」那種,而是寫著:「宜多親近大自然」,不過臺灣在園藝療育這條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園藝療育不是一般的園藝活動,二者的核心目標完全不同,但外行人恐怕分不出來,而且其健康效益評估在技術上,需要運用科學的評量和監測都仍待推廣,才能讓這麼美好的園藝服務,被更多人認識和應用。 本集節目上半段請台中農改場的許研究員,從理論與科學實證分析台灣園藝療育的歷程和現況、下半段請陳治療師以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設立的「悠栽小舖」實務經驗分享現代人身心靈健康與園藝治療的需求,希望透過這二個面向讓大家了解園藝是如何在治療和教育上發揮效用,更希望能藉此讓我們看見農業藝術的價值。 #農民學院 #台中農改場 #悠栽小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廣告」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010 每個職業傷害背後都有甜美的果實 《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0.1047分鐘

    /這次硬扣扣的不是空姐/ 前陣子種水果的黃雅旋(綽號奶奶)揪了農友一起到她和瓜瓜耕種的果園試穿一款日本來的「肌力衣」號稱可以幫農友省力、減輕腰部負擔的輔具,大米也跟著去,但明眼人都知道米氏農婦居心不良,不是來看肌力衣實不實用的,而是來偷聽農友們到底都遭遇了哪些職業傷害呢? 話說一群青壯年農友有種水稻的、種菜的、種蓮藕和種水果⋯稍有農業素養的人就知道每一種作物相對的勞動姿勢都大不同,聽土拉客說種菜的褲子容易破在膝蓋處,種水果的褲子會破在屁股(!?),但衣服破了補就好,身體受傷可就麻煩了,所以青農們一個個帶著內傷來到現場,不說的話,肉眼其實看不出來,尤其大家外表總一派輕鬆,試試輔具之後有人覺得適合,有人覺得不適合,也沒什麼得失,就又各自回田裡忙了。 但你想想看喔,那些阿公阿嬤老農們又是怎麼撐下來的? 最近趁著土拉客的果園要請阿姨們來套袋,米米之音又來突襲,看60-70歲的阿嬤各個身手矯健,爬梯子、或蹲或跪,被採訪的同時手上套袋的節奏沒變過! 這些「國寶級」師傅因應作物需求提供專業人力幫一粒粒還沒長大的水果穿衣服,以免被蟲叮咬才能好好長大,但是這樣的人力越來越少了,而套袋阿姨們輕鬆談笑間說起職業傷害倒是很出乎意料⋯⋯ 採訪後記: /每個職業傷害背後都有甜美的果實/ 感謝本集節目中出現的農友們,歡迎多多支持甜美的果實 **陳禹勛 **樂生田 **鄭永昇 **永昇甘蔗 **洪鳳琴 **土拉客 **黃正豪 **岑食農產手作坊 **奶奶&瓜瓜 **土拉客 近期小農市集活動: 華山1914文創園區迺「小農食光巿集」慶豐收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1003 走,我們去龜山島樂園!《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10.0348分鐘

    專訪: 【學長代表 黃建圖】『海波浪』主理人、龜山島民移居大溪後第一代 【學妹代表 林沛慈、蔡茹米】宜蘭大溪國小六年級 做這集節目的同時,大米心裡對失落的童年怨念更深了(誰在乎這個XD) 忍不住幻想~如果能像宜蘭大溪國小的孩子這樣長大該有多好! 9月中一群大溪國小4-6年級同學在黃建圖與團隊帶領下一起登上龜山島,進行一整天的島內探索,大家拿著地圖解謎闖關,這次絕對不是 #帶你去龜山島吹吹風 那麼簡單輕鬆啊! 當小六的沛慈說自己已經是第5次登龜山島,每一次登島都有新發現,而且和同學有了共同的秘密角落與共通的語言,在她們心裡,龜山島不是公園不是小島而是一個樂園。 而在正宗龜山島人的心裡,它的確是。 活動策劃人黃建圖的父親是龜山島漁民,建圖是島民移居大溪後的第一代,熟料自己對龜山島的記憶與情感直接失落得無聲無響,直到陪伴阿嬤臨終前的回憶成為他創辦海洋文創品牌《海波浪》的契機,從此大量收集耆老們的故事,關注龜山島人的海上生活與遷移故事,以各種藝文創作形式慢慢展開在我們面前,也成為探索台灣海洋文化的重要視窗。 建圖說:「這像是未來的自己幫過去的自己服務」 #用生活的步調在龜山島上呼吸 #龜山島樂園 #帶孩子尋找龜山島人夢裡的樂園 噢,還有,大溪國小同學每周都有衝浪課,教室就在靠山面海的校園旁的蜜月灣!(啊~遠目~這是什麼樣的童年啊)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926 「生態島物產讀書會」把全世界做成台灣 把台灣做成全世界《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9.2647分鐘

    專訪|吳秀娟、馬愛雲(小馬) 台灣生態飲食設計中心 共同發起人 你參加過讀書會嗎?今年有個與眾不同的「生態島物產讀書會」每二個月在宜蘭頭城農場舉辦,不是秘密社團讀書會,是獨一無二、好讀又好吃的讀書會,因為來參加的是全台各地的友善耕作、有機農漁民和生態廚師們,現場由農漁民開講同時將農產交給廚師現場進行創作,所以好讀又好吃不是唬人的,但怎麼會有人想到要辦這種讀書會?目的又是什麼呢?今天節目就請主辦人把背後的企圖一口氣說個明白⋯⋯ 小馬老師曾到法國出差時因天氣太冷而太想吃「燒酒雞」,結果試了各式各款做法,湯頭就是不對味,揪竟~問題出在哪裡,你猜猜看 秀娟老師說:「生態廚師可以把全世界做成台灣,把台灣做成全世界。」 一時聽不懂沒關係,秀娟老師用三個小故事就讓你秒懂全世界 附註:2018年共同推動「台灣生態廚師」計畫的秀娟和小馬老師,3年後繼續號召全台生態廚師實地走訪產地、認識友善生產的農漁友、感受在地飲食與物產文化,套一句小馬老師最常說的:「我們是在學習料理"人與人的關係"⋯」;秀娟老師在2021年「生態島物產讀書會」第二場結束前也語重心長地期許著:「我們正在建立一個信任系統:消費者信任廚師、廚師信任農民、農民信任土地。」甚至:「生態廚師可以用台灣做出全世界的飲食,也可以把全世界做成台灣。」而一般民眾要做的事很簡單,只要能透過「吃」來支持友善環境的農作物就能促成生態島最良善的循環。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919 有些聲音不是說忘就能忘_「平和碾米廠」吳家父子的傳承紀錄《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9.1947分鐘

    「每當有人來這裡聽我爸解說土礱間當年運作的歷程,我看到爸爸解說時的眼神是發亮的,就覺得做這一切都值得了。」 ---【穀動.平和飛揚】紀錄片導演吳建隆 專訪:吳俊擇、吳建隆|平和碾米廠第二代、第三代 照片中的吳俊擇先生,今年77歲,是吳建隆的父親,背後這座傳統木造碾米機具是建隆的阿公從日治時期建造傳承下來的「平和碾米廠」-土礱間最重要的靈魂。 然而別看土礱間裡那條皮帶已斑駁逾20年未運作,讓它停下來的不是年歲老邁,而是時代。原本五結鄉約有20間土礱間,當現代化碾米設備工廠出現後,村裡的土礱間運轉聲就一一被消聲匿跡了。 只是和它一起打拼到老的主人阿擇伯從未停下腳步,種植水稻養大六個孩子,各個都讀到大學,以當時農村條件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孩子大了,讓孩子去飛,也意外地帶回給農村不同的視野。幾年前建隆和從澳洲遊學回來的弟弟聯手修復土礱間,讓農村珍貴文化保存下來,也讓他們的父親記憶能不斷的透過分享延續著。 去年建隆更將平和碾米廠的故事拍成紀錄片,短短11分鐘,看見阿澤伯友善農耕的方式、與農友互助合作、土礱間的蛻變,在田園美景之外,最深刻的莫過於感受到他父親的農人精神。 本集節目採訪當天,阿擇伯親切細心地為我們導覽這座陪他長大、酸甜苦澀與共的土礱間,大兒子建隆在一旁適時補充,父子倆都有個共同經驗就是小小年紀要墊高站到檯子上,負責按下啟動碾米機的馬達開關,那一刻兒時聲景瞬間呈現眼前,土礱間再度繁忙運轉起來⋯⋯ 紀錄片【穀動.平和飛揚】線上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xHXXniZr8 平和peaceful love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米米之音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912 「信任」是種出來的-有機保健作物全年無休_黃嘉銘有機農場《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9.1248分鐘

    專訪:花蓮吉安鄉「黃嘉銘有機農場」、紫錐菊農友 他並非農二代,選擇有機農業創業之路歷經諸多評估和對家人的遊說(嘉銘笑稱是”洗腦”),希望種植自己敢吃想吃的作物,從最基礎的飲食來保健我們的日常生活,農產品項多元:有薑黃、洋甘菊、紫錐菊、當歸、丹參、食用百合等,這些幾乎是我們常接觸的”進口”保健作物,如今在花蓮吉安有黃嘉銘和家人齊心協心種出這些有機草藥,全年無休,然而最辛苦的還是行銷⋯ l 剛開始種,以為中藥行會買,但沒有喔,你猜為什麼? l 本來務農是因為不太習慣與人相處,但後來竟然愛上了去擺市集與人交流的時光⋯ l 「有機不是信仰也不是宗教,是一種檢驗跟生活的方式。」-黃嘉銘 #紫錐菊-外行的看花海,內行才懂紫錐菊的厲害 【農人有話要說】 環境議題-陳年舊疾如何解?農用資材-抑草席(銀黑布PE)由塑膠、不織布製成,通常就地打碎,掩埋或焚燒,對環境造成傷害,多年來黃嘉銘不斷呼龥,希望產官界能合作推廣自然材質的”地席”,讓農人可以選擇更有利環境的耕作方式,而廣大需求也讓產業得以獲利生存,只是不知道這個心願何時才能實現? **FB **花蓮鮮採丹蔘當歸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905 農村文藝·耍廢究極_田文社&穀笠合作社《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9.0548分鐘

    還記得去年暑假在深溝村的「遇水則發散市集」上那台怪怪的接駁車嗎? 大米探出車窗外:同學,要搭便車嗎? 遊客:真的嗎?太好了 大米:但你要用故事跟我換! 遊客:啊!?好喔⋯⋯ 「米米之音」Podcast開播6周年了,本集特別以大米不按牌理出牌所收錄的「散市集-以故事換接駁車」和「籃城好生活-耍廢思辨之旅」送給所有長期以來支持這個邊緣媒體的聽眾們小小的禮物。 不管是田文社辦的「遇水則發.散市集」二天的活動,或是埔里穀笠合作社耕耘的「籃城好生活」,都是當代農村多樣面貌中罕見的,然而他們卻以創意與細膩的設計思維讓人人都能參與其中,在品味農式風格同時,也能對在地文化有更深入內涵的體悟。 至於主題訂為「農村文藝耍廢究極」的原因在於那些看似輕鬆無壓力的作品、活動背後,其實都是靠真材實料、洋溢才華所換來的。 【人物出場序】 宜蘭深溝:雅芳、文涵、Allen、Titan、安安、小默、小語、陳小姐、李小姐、 埔里籃城:小高、米媽、吳宗澤、Amber 參考資料: 宜蘭 散市集照片全紀錄—田文社 埔里 藍城好生活榖笠合作社 圖源:田文社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829【台灣下單,日本直送】到底難在哪裡?《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8.2948分鐘

    專訪:李佳翰|5012柚意思 品牌創辦人 台灣麻豆文旦外銷日本不是新聞,但是讓台灣消費者直接下單就可以指定寄到日本親友手裡?!太新奇,太不容易! 外銷日本代表著農人與團隊克服最高規格的檢疫條件、包裝、國際運輸等難題,這是麻豆文旦農友李佳翰盼了七年總算踏上最後一哩路。 農產外銷的困境不斷提醒著我們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要做到外銷分流豈是容易? 6年前《米米之音故事車環島》曾到台南拜訪佳翰,在傳承三代的柚子園裡聊務農初衷,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大米才敢在近日外銷日本的大消息傳出後第一時間敲通告,斗膽提出希望佳翰分享背後歷程,如何打通環節,解析幕後每個步驟,佳翰沒在管什麼商業機密,大家一起好就對了! 圖源:5012柚意思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https://linktr.ee/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822 雞快樂所以我快樂_循環農業 立鋒牧場《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8.2248分鐘

    專訪:王奕立|立鋒牧場、宜蘭囡仔/菜農/雞農 阿立的農業啟蒙源自國中時地理課提及美國的循環農場,而今他透過農業和畜牧的循環,養土雞和蛋雞創立「立鋒牧場」,身為宜蘭在地囡仔,從農第7年,養雞資歷3年,逐漸落實循環農場永續經營的理念。 喜歡看雞快樂的長大,搭棲架讓牠們追趕跑跳、洗沙浴,把蛋下在有Hello Kitty門簾的蛋箱裡⋯⋯ 我們坐在雞舍旁訪問時,突然聽到雞舍裡面一陣騷動,啊!母雞也會打架?馬上丟下雞農,跑去錄雞打架的聲音!(沒錯,農村廣播是這樣錄的) 阿立養的雞不多,蛋也不多,大家不要急著成為他的新客戶(我自己都常買不到),他更想吸引的其實是跟他一樣用人道飼養的雞農。 雞飼料堅持不添加有的沒的,那究竟別人強調添加的那些是為什麼?(阿立說那是脫XX放X) 只是阿立還是覺得每天吃一樣的東西太無聊,所以想辦法幫雞變換佐餐菜色,從自己菜園裡發揮,例如小黃瓜、南瓜及各種葉菜類,他開心的說母雞們很愛櫛瓜葉(我也愛櫛瓜啊老闆),阿立這種"將心比雞"的體貼,實屬雞界罕見⋯⋯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https://linktr.ee/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815 「漁村這一家」繪本背後的故事_專訪繪者廖宜霈《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8.1548分鐘

    專訪:廖宜霈|股份魚鄉 創辦人之一 台灣有多少在農漁村長大的庄跤囡仔真正認識自己家鄉的農漁業呢?例如家裡養漁塭,但孩子可能連用什麼水養殖的?養了哪些種類都不清楚,當孩子長大成人,在規劃未來人生時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家鄉? 在台南七股有一個食魚教育團隊「股份魚鄉」這些年進駐當地漁村,和在地漁民及學校合作推動食魚教育,讓孩子認識父母的工作,在他們心中埋下種子,對這塊土地有責任與認同感,也成為外地人走讀漁村的最佳橋樑,搭配活潑的解說和體驗,除了深度認識養殖業之外,更看見漁村文化的價值。 近來創作「漁村這一家」繪本,繪者正是本集受訪者廖宜霈,分享她們團隊在台南七股蹲點推廣在地漁業的經驗,也聊聊繪本創作背後的故事。 * 特別感謝農委會贊助本集聽眾三本繪本,聽完節目到「米米之音」FB留言答題就有機會獲得喔! 圖源:股份魚鄉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808 「紅棗王」是怎麼選出來的?《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8.0847分鐘

    專訪: 邱俊閔|玉順紅棗園 / 2016 & 2018年度紅棗王 陳鎮球|公館鄉農會 紅棗產業指導人員 台灣紅棗的種植歷史已經超過140年,唯一產地就在苗栗公館,因為這裡的土不會太黏也不會太沙,而且剛好有牛鬥峽谷吹來的冷風能降低果實蠅的危害,讓紅棗樹更健康,而且紅棗屬於風媒介,牛鬥峽谷吹來的東風正好增加了紅棗的授粉率,這些都是讓苗栗公館成為紅棗唯一產地的最大優勢。 罷特,今年天災不斷,紅棗產量驟降剩一成,就算紅棗王再會種,也沒得賣,正因如此我們更不該忽略紅棗產業在台灣的重要存在,尤其當網路詐騙猖獗,假公館紅棗名義行銷的此刻,我們更該認識公館紅棗的珍貴之處,及每年評選「紅棗王」的過程,農友和農會攜手合作十餘年努力的成果,如何讓紅棗產業及農村更永續,守住這顆「水果界的紅寶石」!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801 更生希望農場-把爛泥當路走的藥癮更生人阿楷《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8.0142分鐘

    「爛塗準路」 nuā-thôo-tsún-lōo 這個台語詞意是指人生道路多險阻,就算眼前盡是爛泥也把它當路走,硬著頭皮向前吧! 這集節目標題是阿楷在訪談結束前一刻為自己人生下的註解。 15年前他帶著藥癮更生人的身份與妻小回到屏東,原本想要做生意賣芒果,然而卻一再受阻⋯ 後來決定要投入耕種證明自己,耕作面積一度多達十公頃,更艱難的挑戰是他的農場夥伴初期也任用藥癮更生人,這樣的農場所照顧的不僅是農作物,還有人,且藥癮者戒斷的各種痛苦沒人比阿楷更清楚,因此照顧人有時更優先於作物,聽到這裡,我們大概都猜到這終究不是一條好走的路,甚至該說這不是一條能走的路,「該面對就面對吧」他說,十多年來耕作面積漸漸縮小,與更生人的合作也都有所調整。至今他形容這15年是他的黃金時期,走過爛泥,用血淚舖出一條自信驕傲的新生之路! 他總惦記著許多跟他一樣的藥癮者, 阿楷說:「人生就像一本書,翻完了,就完了,但體會多少,學習了多少,用了多少自己才知道。 希望藥癮者記得,要讓人看得起你,只有多做少說,才會讓人認同。」 【製作主持後記】 很久很久以前,大米就聽過不止一位農人說:土地會承載並修復你的悲苦傷痛。 所以土地不是只用來蓋房子、蓋科學園區拼經濟,公告地價無法衡量土地真正的價值,尤其是農地。 甚至米米之音訪問農人也不太關心是否豐收賺大錢,而更想了解的是除了錢,農人還賺到了什麼?為台灣人生活的環境賺到什麼?那是至今難以估算的農業價值,大米也算不出來,但用聽的,總會感受到那份重量⋯⋯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725 農村走跳之鄉野傳奇不聽可惜《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7.2548分鐘

    /第一次離鄉野傳說這麼近/ 從親眼見到「土地公火」的92歲阿嬤口中展開小土地公廟的傳奇故事,土地公像村子裡最重要的朋友,凝結村民的心,也透過長青食堂共餐照顧彼此,一頓午餐令人頓悟,等我老了,也想要住在這樣可以一起快樂共老的農村。 /條條故事通餐桌/ 三興廟土地公&三官宮兵將會,各有特殊背景由來,不同的典故但最終都回到餐桌上。 /誰能參加兵將會?/ 著每個月吃一頓大拜拜,如果不是村民,又沒務農(像大米這種)都可以報名參加農曆十五的三官宮兵將會聚餐嗎?陳榮昌阿公說:可以啊!只要年初到三官宮點燈捐獻就可以參加,也可得到三官宮的兵將巡視保佑喔! 陳阿公又一神比喻:每年年初的平安點燈,是讓三官大帝派兵將按著燈號指示前往村民家巡視保平安,就像「巡邏箱」一樣! /夏天的蘿蔔/ 阿公冬天都會種蘿蔔,有一次阿姆在非蘿蔔季煮了一道蘿蔔排骨湯,阿公心生悶氣,氣太太竟然買外面非當季的蘿蔔,所以一口也沒吃,後來阿姆生氣問阿公為何不吃,阿公說不要吃外面用藥勉強種出來非季節蘿蔔,阿姆說那是阿公自己種的,被她保存在冰箱慢慢吃,阿公聽了趕緊把那道菜吃光光。(口述過程中摻雜精彩的台語特殊開場詞XD) 本集節目內容算是深溝村這一個地方文史的重要紀錄,或許在台灣多個農村角落也有似曾相識的故事,一定要親耳聽阿公阿嬤說,才能體會那些激動的情節和有話直說的爽快! 圖源:「田文社」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跤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718 國際農業新聞+Podcast聽眾專屬NG片段《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7.1843分鐘

    國際新聞選材自蔡雪青,在大量資訊吸收後為聽眾編譯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米一起聊新聞,雪青負責國外新聞:包括澳洲鼠害、越南稻農變蝦農、瑞士公投不禁農藥等,大米則會補充台灣的相關資訊給大家。 這集還有【Podcast聽眾獨享幕後花絮】喔!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711 這裡是「蓁巷食堂」也是「真相食堂」《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7.1146分鐘

    5月中,當疫情未至三級防疫時前往宜蘭員山鄉的蓁巷社區拜訪長青食堂。 美味、溫馨是一定有的,但最令人無法迴避的是連大米都始料未及的震撼教育⋯ 食堂廚工阿姨耳提面命談「倫理回歸」、 80多歲老農大嘆一生辛勞被漠視的心聲⋯⋯ 回想我們多久未聆聽阿公阿嬤聊聊自己的故事?甚或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這個小農村叫「蓁巷」,你將聽到長青食堂主事者的用心與農村長輩的心事, 這裡是「蓁巷食堂」也是「真相食堂」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704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發起挺醫護顧小農及送蔬菜肉肉箱給偏鄉長者行動《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7.0448分鐘

    世局紛亂的此刻,我們能做點什麼?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師生 看見山村裡行動不便的長者們的需求 發起【用蔬菜肉肉箱 守護偏鄉阿公阿嬤的健康】行動 看見醫護人員守護台灣的辛勞 發起【樟湖挺醫護顧小農】行動 自此,一呼百應 三小市集創辦人李宜倩 聽見學生求援立刻集結小農推出蔬菜肉肉箱行動 募資平台火速急件辦理上架 引發各地民眾善心捐款支持 故事仍進行中⋯⋯ 本集專訪| 三小市集 創辦人李宜倩 樟湖生態國中小學師生 募資團隊成員 趙翔宇老師、楊筑鈞老師、沈筱蕾老師 廖子銘同學、王翊程同學 【樟湖挺醫護顧小農】 【走遍台灣走遍台灣.尋找初衷】 ** 三小市集**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627 水產界諧星 張家昇_台潮魚集執行長《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6.2744分鐘

    專訪:張家昇|台潮魚集 執行長 今年台灣的農漁產業遭遇旱災和肺炎疫情雙重打擊,常想起這些年來米米之音採訪過那麼多農友,在農林漁牧各領域不斷耕耘,不知他們如何度過這一波又一波的考驗,所以本集就要問候「午仔魚達人張家昇」的近況,不問沒事,一問才知今年是他風風火火的創業年呀,疫情來襲,他竟然說是台灣青農崛起的好時機 ?!不藏私,歡迎農友們找他經驗交流。 #養魚師父教誨 :養魚你要自己敢吃,你才可以給別人吃。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620 小農深夜發文自曝務農多年打怪闖關秘辛《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6.2048分鐘

    身為友善耕作的8年級生(務農第八年)小鶹_謝佳玲,其田區因為她的生態解說專業背景常成為農食教育的「熱區」,是許多大學生和民眾初探農業的第一位老師,然近日她在臉書自曝多年來在種田賣米過程中始終過不去的「檻」,比起背上扛起50公斤的米、下田的各種腰酸背痛,她最討厭的工作竟然是"打電腦"(還有一個更令她抓狂的⋯)! 小鶹是宜蘭深溝村資深的友善耕作農友,歷經在地小農社群合作的各階段演變,沒少流汗,更沒少跟人吵架,真是人如其名啊!"小鶹"緣自「鵂鶹」-俗稱小貓頭鷹,體型小但個性兇悍,切必以貌取鳥。 白天要田間管理還要帶著3歲幼兒居家防疫,半夜發文近4000字的自傳體,相信很多話還來不及寫下,就透過本集專訪為大家補遺了。 【加演】五年前曾訪問當時小鶹米的創辦起源,大家可以當前情提要來收聽,看看如何一邊挑米一邊錄音 《我愛深溝》第6集_小鶹 伴鳥農夫 https://reurl.cc/0j1bRK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613 「蔬菜箱+DJ心情點歌」居家防疫不能沒有她們《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6.1348分鐘

    本集有二位主角,前半段訪問蘿勒夫人黃淑女,後半段訪問知名台語廣播DJ陳慧萍—啦啦,她們共同的特色:都是媽媽,一位在屏東很會種菜,一位在台北正在學煮菜,時值三級防疫期間,宅配蔬菜箱特別受歡迎,不過卻發生有民眾抗議透過電商平台買「防疫有機蔬菜箱」,嫌太貴又不新鮮,所以打電話去找農場主人理論,針對這次蔬菜箱的爭議請淑女姐毫不猶豫親上火線說個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另外一位生產者,長年生產心情點歌的音樂節目,她是寶島聯播網「寶島上麻吉」主持人啦啦,和另一半同樣也是電台主持人邵大倫同樣因三級防疫而把錄音工作全搬回家,令大米最好奇想知道的是他們如何在家有二小的情況(5歲&2歲)還能好好地在家錄音,每天做節目呢?疫情對電台主持人的考驗是什麼?和啦啦熟識多年,我們都是來自中部的庄腳囡仔,同樣是廣播人,她還是二個孩子的媽又身為女兒掛心在老家的爸媽,這麼多事怎麼兼顧啊? 【加碼:Call Out 連線啦爸啦媽-吐槽時間】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606 半農半X 的公民記者「藕然遇見你」《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6.0648分鐘

    蓮花池畔花兒盛開總令人看得賞心悅目,但等到花都謝了,葉也枯黃的泥巴池裡,農夫的艱難任務才要登場,細心耐心地挖出一根根美味的蓮藕,「出污泥而不染」指的該是這一刻吧! 在苗栗銅鑼種蓮藕的農友陳治安,是資深社區講師及公民記者,從小立志絶對不要務農,因為小時候和爸爸下田做到怕了,但現在的他,回鄉種蓮藕五年了,怎麼說起務農像新手爸爸一樣雀躍呢? 如果你好奇半農半X生活究竟可不可行,治安的經驗頗多值得借鏡,但更重要的是忠於自己內心真正想追求的生活,那些發現與實踐的歷程。 本集有不少可以和蓮花與蓮藕拉近距離的常識 例如:花有紅色和白色之分,蓮藕有7孔藕和九孔藕之分,口感也不同,你愛哪一種? 抗旱大作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感謝阿爸留下的二口井! 小農自媒體時代,陳治安老師常年擔任數位影像課程講師,分享個中要訣。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530 國際農業新聞 & 疫情下的農產搶購潮省思《庄跤囡仔的Radio》

    2021.05.3048分鐘

    本集節目是米米之音面對疫情時展現 -農村廣播宅起來會怎樣- 的成績報告。 包括國際農業新聞加長、加量版: #美國幼稚園孩子推動公園禁用農藥立法成功 #比利時農夫讓國土變大了 #瑞典莓果與泰國移工的故事 以及農友們抗旱又抗疫還要顧小孩的實境轉播 還有對於農產網購在疫情下爆量現象的反思,為何農友會嚇到吃手手? -與談者:蔡雪青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523 泰雅的孩子教會我的事_宜蘭大同國中《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5.2344分鐘

    因為李佩純老師的邀請,大米今年4月到宜蘭縣大同鄉泰雅原民部落的大同國中和同學們玩廣播。 透過認識自己的聲音、學習說故事的方法,掌握表達的能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校園與泰雅孩子們教會我們更多事,那些努力保存下的泰雅文化展現在校園裡各個角落,家屋、編織、狩獵、口簧琴甚至傳統作物種植等,還有孩子們真摯的自我告白,那些關於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澀、奇幻冒險⋯⋯ 由衷感謝大同國中的陳奕哲、羅柏恩、江皓軍、許捷元、李恩渝同學 謝謝你們願意說,還有佩純老師及潘潘老師的熱情協助。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516 「千甲農場」一個讓人心更靠近故鄉的地方_劉美玲(Yusiy)《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5.1648分鐘

    這集節目是為那些在都市叢林辛勤打拼的您們做的,也是為同樣開辦農場的農友做的,經營12年真是遇過大風大浪啊,豐富經驗值得交流。 專訪: 千甲農場 - 里巴哈克聚落 執行長 劉美玲(Yusiy) 千甲農場占地1.2甲 目前山豬14隻 羊5隻 狗4隻 貓7集 雞35隻 鴨30幾隻 植物難以計數 千甲農場創辦人及執行長劉美玲(Yusiy)說很多都市原住民來這裡採野菜,分享食物,感慨若不是千甲農場,他們距離故鄉的感覺就更遙遠了。 但農場經營12年來,Yusiy發現更需要農場的人是都市人、科技人,許多以前沒想過的經營模式應運而生,你能想像台積電員工在上班前非得先到農場照顧自己那一畝田是為什麼嗎? 還有夏令營收隊時,家長來接小孩,孩子卻不想回家是什麼景況呢? 這個農場被形容是 #新竹秘境 #新竹最好玩的地方 #新竹親子樂園 #新竹祕密花園 #新竹最有趣的農場 #孩子的樂園 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走進千甲農場,自然有了答案⋯⋯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509 蚵農的轉型之路「白水湖蚵學家」_陳長花《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5.0947分鐘

    專訪:陳長花|嘉義東石蚵農/母親/廣西女兒 當電影「消失的情人節」出現公車行駛在那個時間靜止的白水湖時 你猜那時旁邊的蚵農們在做什麼呢? 坊間謠傳白水湖不是湖,壽島不是島; 但是,在地蚵農要告訴你, 白水湖是湖,壽島也是島, 唯有親自走一趟嘉義東石, 讓長花帶你看、說給你聽才會恍然大悟, 噢!當然最重要的還有認識養蚵、採蚵、剖蚵的各種體驗! 這是傳統養蚵交給盤商的蚵農努力經營的轉型之路 「白水湖蚵學家」是第一個創立的品牌 本集節目不僅聽見「蚵的一生」 更聽見這位廣西女兒來台灣19年的生命故事 在母親節這一天 透過她讓我們打破蚵的"新鮮與肥美"的迷思 而我們也關心她的母親節 聽聽長花的心願⋯⋯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502 為年輕人留下一條回家的路_陳水良《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5.0248分鐘

    專訪: 陳水良 | 新社網紋洋香瓜種植達人 │ 沒走過是路,走過才是人生 │ 台灣水果種植達人、名人中一定有這個名字「陳水良」,大家都稱呼他:水良伯,今年72歲,小學沒畢業,但靠著聽演講,拜植物為師,不斷學習精進,今以《水良伯的老農哲學》一書將畢生智慧傾囊相訴,曾經,他花七年的時間,終於在新社種出一顆一千元的網紋洋香瓜, 甚至在拍賣市場賣出一粒好幾萬元的天價, 聽到這裡千萬別誤以為這本書是水良伯要教大家如何種出天價洋香瓜,因為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這一切要請水良伯從50年前他做了一個美夢開始講起… 本集節目帶大家跑一趟新社認識《水良伯的老農哲學-聽見植物的聲音》書中的主角,還要送書給愛聽米米之音而且想讀這本書的聽眾,感謝天下文化出版提供四本書,如何獲得呢?題目就在節目中!歡迎將答案寫在FB米米之音的留言區,待節目播出後,依留言順序我們將選出四位得獎聽眾,並將書籍寄送到您手中。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FB:facebook.com/mimimusic 回饋信箱:maa2012sw@gmail.com
  • 20210425 光電侵農大調查 揭發四大亂象 《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4.2548分鐘

    專訪:記者蔡佳珊|上下游新聞市集 「舉著乾淨能源的大旗,一片片光電板進駐農田取代了農作物,濕地、埤塘、造林地、鹽灘地⋯⋯爭議一一爆開。而農地,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各方覬覦的大塊肥肉。豐厚的賣電收入大多進了能源業者的口袋,地主也分到一杯羹,卻排擠了有心務農的人。不只青農租不到地,農田生態系也因而崩壞,水雉、黑面琵鷺、石虎一一拉警報,而農地的水土保持、淨化空氣和調節氣候等多元價值,亦將蕩然無存。」 《光電侵農大調查》是《上下游新聞市集》發表於2020年7月的調查報導,本篇報導直擊上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記者蔡佳珊以此榮獲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調查報導獎。 但諷刺的是這次調查的過程與最後梳理成文字報導結果卻也是她記者生涯以來倍感沈痛的作品。 不忍心農地如此被糟蹋源於她對農村的情感⋯⋯ 「你不可能不去認識你的食物,不可能不去認識食物生長的地方,因為 #食物生長的地方就是你立足的地方。」 - 蔡佳珊 報導原始連結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olar-invasion/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4018 誤以為健身教練逛茶園,其實是練重訓的茶農夫妻檔_甸峯生態茶園《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4.1848分鐘

    專訪:甸峯生態茶園 |陳世峯、邱雅資 世峯說「照起工」製茶是一件很燃燒生命的事!但他樂在其中! 茶園裡遇到蛇怎麼辦?雅資說:「蛇很好溝通啊」(別懷疑,答案就在節目裡) 站在祖傳三代的茶園裡,這個茶園明顯「與眾不同」有竹林與大樹環繞,蟲鳴鳥叫、花草芬芳。這對茶農賢伉儷,忙著種茶、製茶,也不忘鍛鍊身體,養成運動及重訓的習慣,就為了有更好的體力才能應付茶園的工作。二人都是高個子,在生機盎然的茶園裡工作的身影形成了南投名間眾多茶園裡一道特殊風景。 喝好茶也懂茶!在認識茶農並身處茶園之後,才敢這麼說。 話說在農夫市集結識農友和到產地認識農友二者間能有多大差別? 只能說農人在他的「主場優勢」裡散發的氣場、掏心挖肺的故事質量,我們必得親臨才能感受精髓。 4年前大米在「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認識了陳世峯和邱雅資,得知甸峯生態茶園來自知名茶鄉南投名間,以自然農法種植,當時他們才返鄉學種茶3年,時值7年之癢之際(大米老愛往壞處想XD) 再度拜訪,約在陳世峯從小長大的土角厝三合院老宅前,再驅車前往他們的茶園,彷彿穿越時空一般,在古厝和茶園短短數百公尺的路程,認識純樸小村落的地景特色,也聊種茶製茶的日常,夫妻倆未來還要修復土角厝,好好保存,也將結合茶園體驗分享這片美好山林,這些事對全職的茶農而言無疑都是重擔,而這天大米帶著米媽同行,看著米媽不斷讚嘆並欣賞這些與她生命記憶諸多交集的地方,不禁慶幸有世峯與雅資這樣的農家子弟用心耕耘才能讓人感受如此美好農村的景象,如果未來大家有機會到訪,豈能不好好珍惜與支持呢?畢竟那是我們最能表達感謝的方式啊!
  • 202104011 從「無過配菜團」享受食農共好、社區共老《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4.1148分鐘

    一群媽媽們在2019春天成立「宜蘭縣無過生活社區合作社」 一開始只是為了減塑,希望對環境、對土地無過,也希望對下一代無過。 因為想要一起「共老」所以有了「無過廚房」為老人送餐, 更進一步開辦「無過配菜團」嘉惠宜蘭在地居民與友善農友! 創辦人夏靜漪說:「災難無法預測,唯有足夠的社會靱性方能因應,而它正來自農與食的建立。」 大米就是配菜團的消費端,本集開場就先帶著麥克風突襲無過配菜團基地,一個歡樂又溫暖的地方⋯⋯ 專訪:夏靜漪|無過生活社區合作社 理事主席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404 農夫與他的好朋友_魏三峰&鄭富璁《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4.0448分鐘

    今天節目來賓是個特別的組合,雖然標題是「農夫與他的好朋友」,更精準的說應該是「火鍋店老闆與他的農夫好朋友」。 而這家火鍋店「出頭」很多,以台灣溫體牛肉+當季有機蔬菜為食材訴求,老闆鄭富璁從紀錄片導演轉職餐飲業,而魏三峰是他這些年來情義相挺的農友也是攝影家。 倆人對於守護土地、有機消費的公平正義理念相通,從談笑及幽默自嘲話語間都能感受到兩人的情誼。 #每個農人都需要像這樣的好朋友 #每個餐廳老闆都需要這樣的俠氣農友 本集人物成份: #高雄岡山 #嘉義中埔 的庄腳囡仔 鄭富璁|岡鐵牛鍋物工廠老闆/紀錄片導演 魏三峰|有機菜農/菸農/攝影家 特別推薦: 海報中的向日葵花海正是由魏三峰( FB:羅賓王)耕種及拍攝,占地六分的花海,位於嘉義中埔,此時正值花繁葉茂,魏大哥歡迎大家前往賞花散心,地圖上搜尋「菸田花海」即可。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328 綠色餐飲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得獎的和沒拿獎的內心話《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3.2848分鐘

    為什麼需要「綠色餐飲指南」?為什麼需要辦如此盛大的綠色餐飲年會?還比照奧斯卡頒獎典禮般進行隆重的儀式? 其實,這些注重永續的餐飲業者本來就專心用心地做著自己的事,但這個獎項像一盞燈將他們照亮,讓消費者更容易找到他們,看見他們用心的細節。 專訪: 【最佳營運獎】Plants餐廳 Lily和Square 三玉號野草茶 蘇立中 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 黃俊誠 「這是台灣第一個以永續為核心價值的產業鏈,此次年會匯聚了綠色餐廳、有機友善供應商,將賣的人、買的人都聚集起來,希望在現有的資本主義裡,透過綠食產業鏈形成的平台與機制,打造出一個屬於綠色餐飲產業的防護罩與內循環。他相信今日所有綠色餐飲產業的付出與努力,有朝一日將會變成普世價值。」---黃俊誠 -------------------------------------------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FB: https://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 20210321 王章逸_鄉下小孩那些很難跟別人聊的事《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3.2148分鐘

    來賓:王章逸 台大社工系/屏東鹽埔鄉下小孩 他是台北的上班族,離家鄉屏東很遠,但他工作關注的領域總與農村脫離不了關係,之前是台灣農村陣線議題專員,現在任職於大享食育協會專注於食農教育議題。 本集「鄉下小孩,怎樣?」大米和逸啊二個鄉下小孩尬聊 *家鄉父母全職務農,每次回家不免感慨:放假比上班還要累⋯ *人生的難題:身為農家子弟,是不是總有一天要回去(務農)? *鄉下小孩特殊舉止PK 屋頂種菜/公園晒被 章逸說:「我知道30歲是要衝刺的時候,但我想要的是安穩的生活,例如自己煮食,對食材有選擇權,好好吃飯⋯⋯」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南部-主人電台FM96.9週日上午10-11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下列平台都可以聽到《米米之音》節目 Soundcloud:reurl.cc/MdGV83 Spotify:reurl.cc/D68E4d Apple Podcast:reurl.cc/D68EKQ Google Podcast: reurl.cc/yglGLy SoundOn:reurl.cc/j5OoWy 八寶:reurl.cc/Z7zv4V Youtube: reurl.cc/jdyrkq KKBox:reurl.cc/ldMAQE 部落格:reurl.cc/x0kApE
  • 20210314 「野學校」_害庄腳阿公一頭霧水的人氣食農教育場域《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3.1448分鐘

    【庄腳囡仔的Radio 】 專訪:陳光鏡| 田野勤學 ☘️ 「創新教育不在遠方,讓農村成為創新教育最好的場域就是我們在做的事。」-野學校創辦人陳光鏡 近年來陳光鏡、蔡慧璇夫妻在彰化北斗老家的祖田種出一遍燦爛熱鬧的黃豆魔法園地。所舉辦的講座和體驗活動超過四百場,總共超過五千人參加。 我們為什麼需要「野」學校? 當初決定種黃豆的理由?首次批露幕後真相!【獨家】 夫妻從半農到全農,生存的課題與理想追尋如何得以兼顧? 他們第四個孩子即將出生,阿公阿嬤含飴弄孫、孩子在農村快樂長大,原創品牌「田野勤學」的夢想持續滾動著,帶著一群職人夥伴繼續向夢想前進,打造「野學校」!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南部-主人電台FM96.9週日上午10-11 各Podcast平台周日午時上架 下列平台都可以聽到《米米之音》節目 Soundcloud:https://reurl.cc/MdGV83 Spotify:https://reurl.cc/D68E4d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D68EKQ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yglGLy SoundOn:https://reurl.cc/j5OoWy 八寶:https://reurl.cc/Z7zv4V Youtube: https://reurl.cc/jdyrkq KKBox:https://reurl.cc/ldMAQE 部落格:https://reurl.cc/x0kApE
  • 20210307 風格,是種出來的_婦女節特輯《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3.0748分鐘

    米米之音五年多來訪問過的農友超過200位,女性農友出現在節目中的次數不亞於男性,她們追尋理想、展現各自獨有的風格,本集帶大家以精華篇的方式認識8位別具風格的農人。 1 「黑手風格」林孟姿-修農機當黑手越當越順手 shorturl.at/eEL03 2 「開心果風格」林思妤-他是真心喜歡務農,我是真心喜歡他 shorturl.at/dhoM3 3 「社會運動風格」台中梨山-李寶蓮 耕種與書寫 就是我的使命 shorturl.at/fKL56 4 「魔幻故事風格」柯春伎-瑪布隆 以家為藍圖的農場 shorturl.at/gnprC 5 「古錐風格」淑華&映蓉-留住本土雜糧滋味也留住彼此 shorturl.at/lxALO 6 「溫柔風格」郭慧蟬-眼淚是珍珠 月光下友善農場 shorturl.at/joBE3 7「真正的風格」戴曉君-用族語創作唱出農人心聲 shorturl.at/ipCGV 8「女俠風格」洪箱-我不是女俠,其實我很自私 shorturl.at/ioz23
  • 20210228 張弘典-咖啡、森林與野菜,許一個永續的未來 《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2.2848分鐘

    專訪:張弘典|弘宇自然農場 咖啡樹上有喬木、樹下有野菜,這就是「林下多層次經濟作物栽培」的景象。 當年,張弘典從一片原以為荒蕪的咖啡森林驚見旺盛的生命力啟發了靈感,創辦弘宇自然農場採生態農業自然農法多層次作物栽培及農業環保循環經濟,從事經濟農作物生產。 自退伍後隨即投入農業,數十年來資歷豐厚, 弘宇自然農場更以經營成功的模組為目標, 為了協助更多有志之士在台東追求的不只是好生活,更要能生存。 「我那麼辛苦才能留下來,不希望下一代還要這麼辛苦才能留在這裡。」 -張弘典 米米之音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南部-主人電台FM96.9週日上午10-11
  • 20210221 林正芳邀您來宜蘭吃平安粥_是文史工作者也是煮粥達人 《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2.2148分鐘

    過年到廟裡沾沾神氣、祈福敬拜時,宜蘭特有的平安粥文化,讓在地文史工作者 林正芳老師和家人總在過年時吃粥跑攤,樂此不疲,每處宮廟除了用心燉煮美味鹹粥和湯圓供信徒享用,更端出高級家常配菜,將在地農產食材加工的秘技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集專訪林正芳老師,他是 宜蘭行動故事館館長,也是「 阿芳鹹粥」的創辦人,一起聽聽宜蘭人與鹹粥的故事,明年加入吃粥跑攤的行列,有拜有保庇喔! 加料採訪: *員山鄉〔普照寺〕 平安粥大廚及阿嬤們 *冬山鄉〔蘭陽大興振安宮〕 副祭典組長陳春芳
  • 20210214 邱文錫老師_牛年正月初三特別節目《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2.1448分鐘

    牛年初始正月初三,請邱文錫老師談談台灣農村文化裡那些過年習俗、和農業時代與「牛」密不可分的生活情節。邱老師收集眾多傳統農具,注重文化傳承,這些行動與他出身農家但卻選擇離農的背景亦有難以言說的複雜情懷,本集節目完整呈現邱老師的「古早話」和豐富的諺語,精彩可期! 邱文錫│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台灣母語聯盟監事 台語相關比賽評審 米米之音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 20210207 林生祥&鍾永豐(下集)播客加料版_流麗無比的生祥樂隊 《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2.0754分鐘

    本集節目特別收錄Podcast加料版,可以聽到電台播出時所沒有的「害生祥傷腦筋的最後一題」。 回到上集節目開場時,提到”庄腳囡仔的Radio” ,生祥樂隊成為當代庄腳囡仔長大後生命記憶裡的旋律,但對於沒有農村共同記憶的人,大米請永豐和生祥選一首歌,推薦給眾多在都會區長大的年輕父母,讓他們帶著孩子一起聽一起學,成為台式鄉村民謠的入門曲,生祥和永豐會挑哪一首? 米米之音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 20210131 林生祥&鍾永豐(上集) 每個音符都來自農家子弟既搖滾又民謠的靈魂《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1.3148分鐘

    米米之音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 20210124上下游記者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30年《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1.2448分鐘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30年】是「 上下游新聞市集」2019年的獨家深度報導,引發巨大效應,令官方、檳榔產業和消費大眾不得不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相關報導請見:https://www.newsmarket.com.tw/areca-betel-nut/part1-01/ 而關於那些採訪現場發生的事和那些沒寫進報導裡的採訪花絮,就請記者蔡佳珊和林珮君跟我們掏心分享⋯⋯ 米米之音 FB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 20210117 「國宴」是這樣辦的?!越吃環境會越永續你相信嗎!《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1.1748分鐘

    這一集「用聽的國宴」,沒有美食節目裡亢奮的旁白說得一口好味道,也不可能在聽了一道國宴料理之後引發排隊購買的人潮。 大約半年前從吳秀娟老師得知宜蘭將舉辦一場史無前例的國宴,透過在地友善農漁民,加上生態廚師聯手打造一場"讓國土永續的宴會",當下感到興奮但也帶著疑惑,農友到底要怎麼跟生態廚師合作?平時農友和廚師各有專長的領域,各忙各的,這下子要撮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太值得本節目追蹤調查了,這一場國宴總共有7組組合,是由16個宜蘭在地友善農場及台灣生態飲食設計中心培訓完成的14位生態廚師配對而成,原本他們是彼此不認識的,所以從台灣各地來的頂尖廚藝家要撥空去拜訪農場,深入認識農友及生產的特色才能研發出獨一無二的國宴料理,說真的,大米每一組都想跟,但時間有限,所以挑選了其中一個組合,就是生態廚師:蔡宜蓁、張凱威,合作的不老部落(沒錯,就是那個預約排隊常常得等好幾個月,一天只接待30位外賓的不老部落)。 走吧,我們一起跳上不老部落執行長-Kwali 潘崴的四輪傳動車,濕冷的雨天,他赤腳,圍頭巾,邊開車邊為我們導覽… 米米之音 FB https://www.facebook.com/mimimusic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第六系列 【庄腳囡仔的Radio】 實體電台首播:〈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FM98.5週日上午10-11 中部-大千電台FM99.1週日上午07-08
  • 20210110 青生活農場-吳東臻 養雞為生的理科男《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1.1048分鐘

    用台語講「養雞」和「持家」,聽起來很相近的二個詞,這集節目想探究的是一個想養雞為生的年輕雞農,有沒有可能有一天足夠養活自己也能養家養小孩,持一個家?如果能,是因為做對了什麼?如果不能又該做什麼改變? 聽東臻提到當兵時是海軍,常在出海時想著自己人生未來的方向,要出國深造嗎?還是… 如果問我,當然會覺得看向遠方國度似乎比回望農村那片陌生的土地更有希望感,但這位雲林口湖小孩理科腦運作得超乎別人想像,他決定回鄉、養雞為生。 他養台灣原生種的黑羽土雞,數量不多,所以稱呼他雞農竟然"會感覺歹勢",5年前和夥伴一起開創「青生活農場」品牌,以誠信、無毒、科學為訴求,這條路實在不好走,夥伴不像他是在地人,土地是自己的,一人吃全家飽,目前只有他一人獨撐… 本集語言比例 台語50% :國語50%
  • 20210103 年度農業新聞播報及耕牛文化復興《庄腳囡仔的Radio》

    2021.01.0344分鐘

    米米之音第六季【庄腳囡仔的Radio】2021年1月3日首播。 這是一個繼續執行農式風格到底的訪談節目,首集節目重點將台灣農業2020年十大農業新聞及2021農業重要新政策匯編播報,並帶大家回到古早農村牛耕的生活場景,聽陳榮昌阿公邊看耕牛文化復興激盪起自兒時起與牛與農田結下的一生情緣,還有「牛頭司」分享各種牛知識喔!還加碼開放聽眾拷問大米九題QA,包括大米自爆主持經歷中覺得最丟臉的一次提問,有聽有真相。
  • 20201228 海誓要繼續種火龍果的戴曉君_用族語創作唱出農人心聲《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2.2953分鐘

    邀訪來賓:排灣族創作歌手/火龍果農 戴曉君 戴曉君,來自屏東縣牡丹鄉石門部落的排灣族創作歌手,每次出專輯都入圍金曲獎大獎,同時她也是一位火龍果農,自產自銷而且身兼部落發展的要職。她的音樂創作圍繞著部落生活的脈動,竟啟蒙自恆春民謠! 因為教長輩恆春民謠而萌生自己找回母語創作的能量⋯ 已故歌手嚴詠能是她的恩師也是嚴師,她形容自己是駡不跑的徒弟⋯ 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當藍球員⋯ 幫母親採收火龍果才發現農務能凝聚家族的心,所以她說「海誓要繼續種下去」⋯ 說了那麼多,不如直接來一首「猴子的果園」吧! 【農情農事播報台】最後一集壓軸巨獻 【農業知識小百科】蝸牛村的由來
  • 20201221 2020絕無僅有的種子生活節與全國種子交換會《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2.2253分鐘

    邀訪來賓:種子交換會民眾 /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 已經第三屆的「全國種子交換會」12月初在台大校園蒲葵道上,伴著樂聲與烘焙飄香及農學市集人聲展開,以「種子生活節」的多元活動樣貌呈現,從"看見"種子學展覽、"聽見"種子音樂慶典、"吃到"種子米食餐桌,最後"參與"種子交換會,原來種子與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 疫情當前,全球對糧食自主的意識提升,但回到最小單位-自家的餐桌才是一切的基礎,農人透過種植來保種,而都會人如何參與這場保種運動呢?節目中郭華仁老師親身示範每日蔬菜湯,支持農人,利人也利己,保種與你我息息相關 ! 【農情農事播報台】全國種子交換會 【農業知識小百科】種子圖書館
  • 20201214 旗美農機班「最強班代」-研而優則種、修而優則教《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2.1653分鐘

    邀訪來賓:皮塔屋生態農園 林孟姿 林孟姿是高雄內門媳婦,是「皮塔屋生態農園」園主。其實在決定成為「果農」之前,她是台大園藝研究所畢業,專精紅龍果及鳳梨培育、研究者,也曾在農業改良場工作,四處協助農民,然而為何身份切換成為農人?擅長各種調節紅龍果生長技術的她又為何選擇以順應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有機友善種植呢?甚至到旗美社大學習修農機,至今6年沒有間斷,也已成為農機班「最強班代」,研而優則種、修而優則教,在孟姿身上展現出的農村生活節奏不由得令人敬佩與驚奇。 【農情農事播報台】守護黑面琵鷺 【農業知識小百科】友善農耕「心」境界
  • 20201207 面向海洋的島民必修的一堂課《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2.0853分鐘

    邀訪來賓:海洋文學作家/漁夫 廖鴻基 「當我們懂得善待海洋,將是善待自己的開始」寫下這句話的廖鴻基老師是他用近半生投入海洋教育工作而生的感悟,文如其聲,溫文爾雅的言談間,字字句句皆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節目中亦提及環境自覺、海洋枯竭的議題如何得解? 23年前他創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為台灣賞鯨導覽海上教育的濫觴,至今他仍站在船頭浪尖為每一位願意面向海洋的人解說導覽,讓更多人有機會從海上回望時,真正擁有「福爾摩沙的視野」。 【農情農事播報台】海洋之心生態標章 【農業知識小百科】什麼是「環境自覺」
  • 20201130 小農小漁群聚的成功模式-嘉遊在坔好旬味《農民食堂開飯了 》

    2020.12.0153分鐘

    邀訪來賓:崇美農場 創辧人 林美珠 / 祖孫蝦 創辦人 黃佳煌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這句話在資訊串聯、共享模式的當代越來越被提及,但實際運作過群聚行銷的小農小漁品牌「嘉遊在坔好旬味」才能獲取其中成功的訣竅在於「不計較」。 這一個集結嘉義濱海地區東石、布袋、義竹的農、漁村職人所耕耘出友善環境的物產,結合了「有機蔬果、生態農產、水果冰棒、小麥饅頭、食材糕點、生態白蝦、鰻魚水產」等食材,透過群聚行銷、體驗活動向消費者傳受生活經驗及在地旬味。 本集邀請其中二位職人林美珠及黃佳煌分享自有品牌的創建歷程、群聚合作的模式及影響,甚至農、漁產面對客訴如何解決等實務經驗,也能聽到大家共同期待的退休夢想喔! 【國際農業新聞】疫情衝擊美國感恩節餐桌 【農業知識小百科】小農小漁群聚合作秘訣
  • 20201123「種日子的人」手機和鋤頭並用的有機書寫《農民食堂開飯了 》

    2020.11.2453分鐘

    邀訪來賓:農人/媒體人/「種日子的人」作者 陳慶祐 年近40與夥伴移居農村,買一塊地,修一棟老宅。這是陳慶祐十年前為自己人生做出的重大決定。11月甫出版的新書《種日子的人》,此書被稱為幸福斜槓主義,因為作家陳慶祐十年來的工作與生活在城市與鄉間移動,身心靈皆精彩且富足,令眾人欽羨不已,也為「半農半X」做出新解。 如果你心中也有鄉居的渴望、如果此書是你返鄉歸農的啟蒙之書,慶祐有些話想對你說⋯⋯ 【農情農事播報台】七棗八梨九月柿子紅了皮 【農業知識小百科】新埔如何造就特色產物杮餅
  • 20201116 全雨水收集的生態養殖白蝦!護水、護蝦也護人!《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1753分鐘

    邀訪來賓:布袋金嵐養殖場 陳勝田 / 布袋金嵐養殖場 葉怡君 11年前陳勝田和葉怡君夫妻開始以「全雨水收集」養殖白蝦,擺脫一般養殖業以抽地下水養殖,而背負著地層下陷的原罪,他們也與其它各地養殖者分享雨水養殖經驗, 但學習的人最終大多打退堂鼓, 更顯現經營的技術門檻與辛苦之處。 金嵐養殖場用池子收集來的雨水,存放養成「老水」,老水裡有豐富的天然餌料且零用藥,鮮蝦的風味美好無比,難怪他們的白蝦總是供不應求,但氣候變遷的考驗逐年加劇,缺水成了常態時仍能堅持不抽地下水,足見背後紮實的經驗累積和堅定意志。 而夫妻倆多年用心耕耘養殖場環境,彷彿一座綠意盎然的水池公園,再探究栽種這些植物的原因方知背後與深刻的親情摯愛有關。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產品初級加工培訓課 【農業知識小百科】養殖業曬池有什麼功能
  • 20201109 施肥者的覺醒- 土壤專家給常見農業土壤的終極診斷書《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1053分鐘

    邀訪來賓: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 駐診醫師 陳興宗 自嘲「在田間被作物與農友修理了快20年…」的植物醫師同時也是土壤專家陳興宗老師,行醫全台,這些年來總是苦口婆心於不斷提倡少肥,少藥,發現作物診斷最常見的狀況是農友誤判,以為不夠肥,但事實不然,本集節目聚焦在農業土壤,解析影響肥效的因子及過肥的缺點,並以實際案例分享建議與因應對策,聽完後不僅對施肥觀念有所覺醒,且對植物醫師的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 【農情農事播報台】烏日農會把植物醫師請來了 【農業知識小百科】什麼是植物生理學
  • 20201102 孩子的農村特色課程、台灣世代情感的串聯,都從體驗耕牛文化開始《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953分鐘

    邀訪來賓:台灣耕牛文化協會理事長 沈國源 / 耕牛教育推廣者 游育婷 / 耕牛教育推廣者 黃勁凱 「爸爸牽水牛走過田岸邊⋯」當水車姑娘的旋律響起,瞬間喚醒台灣眾多人的回憶,只不過這個情境在台灣人的心裡大多已成夢境,當工業時代來臨,牛耕這種累人又低效率的方式早已被機械化取代,但是台灣卻有一個耕牛文化協會有感於耕牛身具農耕文化傳承及串聯世代情感的重要性,極力推廣各種牛文化,例如耕牛,海牛,水牛等,本集節目透過拜訪理事長沈國源他在宜蘭壯圍創辦的「牛頭司」,帶領一群牛朋友和年輕人運用創意與執行力將農村的耕牛文化保存下來,這裡不僅是牛牛們快樂長大的家,也是越來越多大小朋友近距離認識耕牛的樂園。和牛牛當同事是什麼感覺?友善動物該怎麼做?我們還吃得到耕牛種出來的米嗎?耕牛教育推廣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將為我們解答喔! 【農情農事播報台】戶外教育博覽會 【農業知識小百科】耕牛與牛耕的關鍵差異
  • 20201026 舌尖上的記憶-阿公阿嬤家傳食譜分享競賽《農民食堂開飯了 》

    2020.11.0949分鐘

    邀訪來賓:中華民國農會推廣部主任巫姿瑩、新竹市農會參賽代表戴錦鑾 民以食為天,在現今多元的飲食文化下,心中最熟悉且溫馨的始終是「家」的味道。由中華民國農會主辦的第二屆阿公阿嬤家傳食譜分享競賽活動,藉由農村阿公阿嬤們找尋家中記憶,挖掘臺灣各個角落家傳菜的飲食故事與情感連結,讓食物不再僅僅只是食物,讓味覺的記憶兼具傳承意義。 【國際農業新聞】農業轉型讓氣候殺手變救星 【農業知識小百科】黑糖水泡白飯
  • 20201019 有機「不只」出好茶! 2020世界茶業博覽會-有機主題館特輯《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953分鐘

    邀訪來賓: 農糧署主任秘書陳啟榮、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有機包種茶冠軍茶農鄭信忠 當農糧署主任秘書陳啟榮在茶業世界博覽會的「有機茶主題館」開幕致詞時說出:「有機也能出好茶」這句話,對於正品嚐一杯得來不易的有機茶的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個重大的提醒。有機茶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容再被忽視,節目中從不同受訪者身上聽見不同角度的理解與願景,有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從多年來在坪林啟動的淨源計劃談起、有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為「台灣的禮物」誠意十足的美學呈現,也有今年首屆有機包種茶冠軍鄭信忠述說有機茶業多年來孤獨的心路歷程⋯等。 【農情農事播報台】2020有機茶元年-世界茶葉博覽會 【農業知識小百科】臺灣特色茶風味輪
  • 20201012 以自然農法復耕傳統雜糧作物,振興阿里山鄒族部落農業不能沒有她《農民食堂開飯了 》

    2020.11.0951分鐘

    邀訪來賓:打手機鄒有機農業發展協會 專案經理楊佩珍 「一開始別人以為我們在賣手機!」真是嚴重的誤會啊,由美(楊佩珍)回憶十多年來,自己從一個城市長大的鄒族人,因不捨故鄉農業蕭條、傳統作物流失而毅然決然發起以自然農法復育原生雜糧,例如赤小豆、薏仁、葛鬱金等等,部落耆老們就是最強智囊團,不僅集結部落農民力量讓在地雜糧產銷班榮獲全台十大績優產銷班,並創立品牌「打手機鄒」和族人共同行銷,一路辛苦付出披荊斬棘,多年來逐漸打出知名度。而身處在農人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協調角色更是莫大的考驗,壓力很大,由美不由得感慨良多⋯ 【農情農事播報台】拿麼厲害的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 【農業知識小百科】未來糧食赤小豆
  • 20201005 農夫也能打卡上班、周休二日!? 創意傳產與社區攜手開創農業新格局《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553分鐘

    邀訪來賓:「茶籽堂」品牌創辦人趙文豪、苦茶樹青農/農業規劃師楊博宇 「我是來生活,不是為了工作。」當今25歲青年有多少人能如此堅定又自信地如此說呢?移居南澳的楊博宇原本從事餐飲,因緣際會加入茶籽堂與南澳朝陽社區復育苦茶樹的團隊,每日坐擁山景與海岸第一排,不需付出千金萬銀即可享有,與在地農友一起種樹並擔任農業規劃師,是最好的磨練也是極大的考驗…這是台灣農業稀有案例,無疑這背後需要強而有力的企業支持,聽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剖析傳統產業轉型最常見的盲點及跨足農業後品牌的發展藍圖。 【農情農事播報台】第二屆金牌農村正式啟動 【農業知識小百科】茶籽油與茶樹油差異
  • 20200914 吃狸便當和森林蜜可以保護棲地!? 如何以水梯田永續貢寮山村生態《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553分鐘

    邀訪來賓:貢寮和禾生產班蜂農「樹伯家的森林蜜」張守隆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生態解說員 郭俊麟 今天在農民食堂餐桌上一起開飯的不只農民,還有一群可愛的聽眾,難得大家不用再像平常只能用聽的,這次是親臨現場,直接品嚐美味的貢寮水梯田區特色產物「狸便當」,還能聽水梯田環境導覽及農夫與水牛耕作的故事,且特別感謝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的協助,林務局十年前就開始與人禾基金會合作,為保育濕地生態系及特有生物,輔導這裡的農民,以傳統與自然共享的思維和技術來經營水梯田,今日才能讓遊客能體認水梯田在美景背後別具意義的環境功能。 不管是品嚐狸便當,或森林蜜,赤腳踩水田,在山林和水梯田間的生態觀察,本集以聲音全紀錄,讓您用聆聽彷彿親臨現場! 註:狸便當是指讓人與狸及生物們能共生的棲地所呈現的食材 【農情農事播報台】貢寮水梯田遊學活動 【農業知識小百科】台灣野蜂與西方蜂現況
  • 20200928 農村播客「米米之音」五週年特輯 -小農爆料、聽眾提問等翻不完的秘密檔案《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553分鐘

    邀訪來賓:小鶹米、土拉客等友善耕作小農、米米之音農村廣播創辦人林瓊美(大米) 五年前台灣出現一個專門關注農村與農業議題的Podcast(播客)「米米之音」,從"故事車環島"、"我愛深溝"系列展開,由原本只能在網路上聽,近年透過教育電台全國聯播觸及更多農人與消費大眾,在當今食農教育、糧食議題正夯的此刻,製作兼主持人大米似乎迎上了主流話題的潮流,然而故事的開端其實是非常非常"邊緣"且不被看好的,更不用說五年後竟能以「農民食堂開飯了」節目入圍金鐘獎「最佳生活風格節目獎」,本集節目將由農友、聽眾、製作人三個角度剖析此節目製播的內幕,並搜集聽眾、農友們對節目的反饋,有笑有淚,歡迎收聽! 【國際農業新聞】為求溫飽而回歸家庭農場的黎巴嫩 【農業知識小百科】當代農人與農業的聲音資料庫
  • 20200921 資訊魔人種田會沒朋友?長得白淨被懷疑沒下田?別再誤會他了《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553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自然栽培米 「我們家」、烘焙師任永旭 農業真不是簡單的學問,我們沒務農的人想了解得靠農夫轉譯才能懂,今天擔任此任務的人就是任永旭,今年35歲,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6年前到花蓮種田,後來這二年到了宜蘭深溝村,他總是一臉深思熟慮的表情,根本是個資訊控~把種田搞得像做學術研究一樣,不但嘗試保種、研究小型農機、米穀粉烘焙、甚至自己學著當業務員去陌生拜訪餐廳,親耳聽他說明每件事鑽研的動機,讓我們瞬間提升不少農業資訊量,對年輕人選擇以農為生的理解又多了新的視角。 【農情農事播報台】刀光劍影的小農新米品嚐會 【農業知識小百科】真的假的?白米和糙米營養價值差不多?
  • 20200907 從一塊美味豆腐還原花東的自然風土《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11.0553分鐘

    邀訪來賓:「豆芳華」創辦人/ 池上大豆農夫張志中、「豆芳華」創辦人王恩芳 聽過這一集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實在太小看豆腐了。 不管是從有20年餐飲經驗的豆腐哥其溫暖低沈的聲線,或是音樂家豆腐嫂優雅地陳述五感美學,倆人為追求本土豆腐的真滋味,創辦「豆芳華」、開放「池上豆屋」再進一步成立「台灣豆腐學院」,7年來不僅振興本土雜糧作物、為本土大豆量身打造一道道美味佳餚,也不禁驚嘆,他們竟能從一塊美味豆腐還原花東的自然風土,讓我們重新品味台灣大豆的美好。 豆腐哥張志中說:「豆腐就是我40歲懷疑自己,經歷自我追尋後的解答。」 【農情農事播報台】2020大地精品展 【農業知識小百科】本土與進口黃豆的品質差異
  • 20200831 單親媽媽負債務農 今成為蘿勒夫人-利己又利他的創業之路《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竹林有機農場黃淑女 「當年,沒有退路,只許成功不准失敗」黃淑女25年前帶著孩子回到屏東萬丹務農時心意是如此堅定,由美容教師轉身務農,至今成為蘿勒產業翹楚的蘿勒夫人。多年後順應政府極力推動有機農業,12年來從一級到六級產業,節目中蘿勒夫人將竹林有機農場成功的行銷經驗大方分享,並對當今小農行銷癥結提出建言,也披露了這些年來許多關鍵時刻以及傳承第二代之後的農場未來規劃。 【國際農業新聞】峇里島後觀光時代的農業契機 【農業知識小百科】蘿勒和九層塔到底是一家
  • 20200824 農務療法、藥癮減害、全人復元的朝露農場「藥物戒癮治療性社區」《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朝露農場資深管理員彭允中、戒癮更生人阿文、太極拳教練陳月娥 朝露農場是一個農場型式的藥物減癮或戒癮的治療性社區,位在台中市和平,是個四面群山環繞,環境悠靜,空間開濶的農場。七年來農場最細心照顧的不只是果樹與環境,更重要的是來到農場學習農務生活的人,他們是有藥癮的更生人,在這裡有專業社工及農場管理員協助,關照他們生理的調養、和心理的調適、社交訓練及靈性發展等,提昇自我價值,使他們能早日復歸社會。本集藉由農場裡三個不同的角色讓我們理解戒癮者的內心世界及務農帶給人與社會更深層的意義有哪些。 【農情農事播報台】貢寮水梯田深度探訪活動 【農業知識小百科】以農藝為本的治療性社區
  • 20200817 穀東俱樂部3.0來了! 第17年「穀東收穫聚」展開友善農耕新頁《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傳統美食專欄作家朱美虹 一個進入空巢期的務農之家,主人們卻沒因此清閒,美虹姐趁此間自我探尋,尋出一條連自己也覺得意外的美食斜槓旅程;而青松大哥則決定將創辦17年的「穀東俱樂部」由「一個人,耕一畝夢田」升級至「一群人,許一個家園」,將耕耘多年的大部份農田與有志一同的新農、在地小農合作共耕,仍舊是「青松米」出品,透過一場穀東收穫聚活動,大家都看得出來,以為是為退休而準備然而這一年來各項事業卻接連展開,外型也更顯年輕活力,這是不是有違常理呢 ?!畢竟賴青松是帶動台灣友善耕作浪潮的人,他的一舉一動值得我們探究背後的原因。 【農情農事播報台】穀東俱樂部宣佈轉型 【農業知識小百科】在農村信仰中心的祝禱詞示範
  • 20200810 從冠軍香米、霧峰酒莊到黑翅鳶米 農會領航走一條以農為本的創生之路《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霧峰農會總幹事黃景建 「霧峰」是香米的故鄉,近年霧峰酒莊的荔枝蜂蜜酒更令霧峰聲名大噪。但在繁榮復甦之前更多人無法抹滅的記憶是921大地震,曾經滿目瘡痍的頽鄉鎮歷經大地震與台灣加入WTO的衝擊,如何蛻變成為冠軍香米的農業重地且擁有一座釀出世界級酒類評鑑金牌獎的霧峰酒莊?這支超強團隊就是霧峰農會。本集節目邀請這一路走來的重要關係人,他就是霧峰農會總幹事黃景建,土生土長的霧峰囝仔,在農會任職20多年,未來,除了繼續在香米的故鄉釀造世界級清酒,更要向環境永續的新健康農業邁進。 【農情農事播報台】嚴禁不明種子入侵 【農業知識小百科】益全香米釀造關鍵
  • 20200803 在阿嬤的那片田與菜園- 她們用耕種 留住家鄉的土地 留住本土雜糧滋味也留住彼此《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洄稻佳里」創辦人楊淑華、半農半廚陳映蓉 "楊淑華學的是歷史,然而在美濃社大任職時開啟了她的務農之路,一路向南,歷經澳洲WOOF(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泰國「米之神基金會」學習回台後,幾經磨練最終因緣際會回到台南佳里,在阿嬤的那片田與菜園,用耕種留住家鄉的土地、留住本土雜糧滋味也因此遇見另一半,她是學生物的台北囝仔陳映蓉,她對淑華的支持從成為穀東一份子至今已是半農半廚的好夥伴,倆人共同經營「洄稻佳里」友善耕作的農食品牌。採訪這天,我們一起去巡田再到多元耕種的菜園和雜糧旱田採訪,邊採邊訪,聽她們這些年的農家生活,百般滋味都在她們堅毅爽朗的笑聲裡⋯ 【國際農業新聞】墨西哥傳統農耕復興 【農業知識小百科】打抛葉與九層塔傻傻分不清
  • 20200727 退休後的有機生活 高山果樹考驗多 產量有限 永續環境與健康無限《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云端綠色農場 周志祥、林怡均 來自台中和平山區超過海拔1000公尺的出雲山上的有機咖啡樹,分為日曬、水洗與蜜處理三種方式,其獨特的風味獲得國產精品咖啡豆評鑑頭等獎,不僅代表「云端綠色農場」經營者的用心,當您聽著這對中年轉業的夫妻倆人如何齊心、歷經考驗的各種耕作故事時,輕輕啜飲一口,更能體會箇中人生滋味。云端農場也種植高海拔山區特有的香甜水果(甜柿、奇異果)在山坡上種果樹對體力與技術無非是更大的挑戰,但這些都未動搖夫妻的初衷,為守護食安及自然山林盡一己之力。 【國際農業新聞】疫情下的農業新契機 【農業知識小百科】奇異果的原生地
  • 20200720 太古意又太龜毛的新手農夫-13歲的兒子竟然比老爸還資深《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友善耕作稻農 何金政、 何佳峻 本集節目不負「農民食堂開飯了」的精神,就從深溝村農民食堂餐桌上農友們的八卦話題展開,大家熱議的就是今日主角何金政原本是台北補教界的生物科名師,為了孩子搬到宜蘭成為水稻新手農夫,為人古意又龜毛,人緣極好,尤其他有個得力助手就是13歲的兒子何佳峻,佳峻小六就在內城國小學習種水稻,比老爸早入行一年,這會發生什麼事呢?比如最重要的控水工作,兒子瞬間變成師傅,巡水路、找水源,解救了老爸的水田,這功力真是令人佩服,而這對父子也將農村生活分享到「務農的點點滴滴」的FB粉專上,有驚奇,有甘也有苦⋯ 【農情農事播報台】三倍券+農遊券 【農業知識小百科】水稻大敵-雜草與福壽螺
  • 20200713「直接跟農夫買」不只是要賣東西而已, 讓農友、消費者、電商三贏的社會企業《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直接跟農夫買」創辦人 金欣儀 買買氏金欣儀說:「我也沒想過會走到這一步」成為一個不能任性地遞辭呈的老闆,她的人生舞台角色幾經變換:廣告人、作家、社會企業家,當年因為看見全台各地許多農友因環保觀點投入友善耕種,遂以環島、寫作、成立網路社群幫助行銷友善有機農產,但如她所說「用同情是走不久的」為了永續經營,6年前與有志一同的夥伴們創辦社會企業「直接跟農夫買」,這些年來所引發的消費行動不斷擴散、發酵,幾乎成為公民意識,然而她卻說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 【農情農事播報台】霧峰生活市集X草地音樂會 【農業知識小百科】農產背後的社會意義
  • 20200706 國際慢城鳳林的小農經濟與生活哲學《農民食堂開飯了 》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巧耕食 友善田 陳正尉、陳巧玲 花蓮「鳳林」是台灣第一座獲得國際慢城認證的小鎮。陳正尉與陳巧玲這對小農夫妻四年前創立「巧耕食 友善田」農產品牌,在鳳林過著一點也不慢的生活,管理七分地有機農場及其它田區,還兼著經營民宿、擺市集、每周推出蔬菜箱、做農產加工及食農教育等等,今年又升格當父母,天啊!這比他們以前都市工作的轉速快上好幾倍的生活節奏,換來的是友善土地、分享健康食材、讓孩子在自然的環境中成長。聽聽他們的故事,感受另一種「慢」生活哲學吧。 【農情農事播報台】7月1日施行之重大政策 【農業知識小百科】「鳳林」名字由來與什麼植物有關
  • 20200629 有機雞、有機豬時代來臨-台灣有機畜牧的希望與危機《農民食堂開飯了 》

    2020.09.1653分鐘

    邀訪來賓:甜心有機牧場 共同創辦人/台南港墘農場有機青農 徐紫珊 徐紫珊自嘲:「因為沒有務農的背景才敢一頭栽進有機畜牧領域。」困難與挑戰太多了,於是她研究以有機畜牧見長的丹麥各種成功案例,再因應台灣的地形、氣候與品種進行操作,發現有機畜牧必須取其精神而在地化,甜心牧場的團隊一路摸索並累積經驗,終於建立一套適合亞洲有機畜牧的工法,未來將吸引更多人投入,帶動台灣的有機農業。但近年提供動物有機飼料的台南港墘農場周邊卻被徵收做產業園區,恐危及有機牧場生存,這場危機有可能成為有機畜牧業的轉機嗎? 【農情農事播報台】口蹄疫除名 【農業知識小百科】母雞下蛋前的預備動作
  • 20200622「做農永遠不退時」-50歲筍農李文發名言 ~濃濃筍味過端午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員山資深麻竹筍農 李文發 / 合群農莊主人暨生態廚師 張素珍 近來宜蘭農友頻傳農產遭竊事件,而就在節目即將採訪本集主角筍農李文發的前夕,他的其中一塊筍園也被"整碗端去",農友如何因應?我們到筍園現場親自了解之外,也聽聽這位從少年時期耕種麻竹筍至今的宜蘭在地人,如何看待農村的變化?耕地的流失?耕作方式的改變等,尤其能感受他對務農的熱情,在50歲生日這天更許下心願,希望與更多人一起守護一百甲筍園耕地,期盼代代相傳這片土地及麻竹筍的美好滋味!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產遭盜事件頻傳 【農業知識小百科】吃筍子是吃竹子的哪個部位
  • 20200615 如何反農產詐騙?蜂農&電商&農委會一起出招破解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農委會的國際處副處長 林志鴻 / 愛蜂坊蜂園第三代 劉軒宇 / 直接跟農夫買 創辦人 金欣儀 當消費者以行動支持小農自產自銷的農產品,從臉書下單選購時,是否曾留意詐騙集團以盜圖盜文的方式設下的假網購陷阱?不僅傷害被盜圖的農友的商譽,消費者購買後投訴無門承受損失,當我們以為購買了廣告裡友善土地的優質農產品時,竟然是助漲那些不肖業者的非法行為,怎麼可能不生氣呢? 今天「農民食堂開飯了」我們要化氣憤為力量,好好搞清楚這些詐騙的伎倆,自己不被騙,也教親友學會辨別的方法,農友更要懂得自保之道。 【農情農事播報台】反農產詐騙農委會有專線 【農業知識小百科】玉荷包蜜珍貴之處
  • 20200608 米食農藝師追求三贏: 農人生存&消費者健康&土地永續《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四季耕讀農園」秀明自然農法農人 李慶豪 十年前慶豪和太太慧芸從台北搬來花蓮之後,遵循秀明自然農法,全職投入務農,夫妻創辦的「四季耕讀農園」耕作面積從5甲到10甲,而且從種稻、烘乾、碾米都自己來,更難得的是夫妻倆致力推廣米食文化,希望透過自己耕種的米,結合各式傳統米食開發,像粽子、蘿蔔糕、芋粿巧、年糕、湯圓、純米米台目、湯圓、麥芽糖⋯等等,不僅吸引新生代消費族群,也希望讓真食物的滋味重建大家對台灣米食的美好記憶,所以稱他們是「米食農藝師」一點也不為過。 【農情農事播報台】花蓮人抗議卜蜂設廠污染環境 【農業知識小百科】秀明自然農法的堅持
  • 20200601 你認識「丹蔘」嗎? 一個台灣人吃很多但卻很不熟的保健作物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天照農場/桃園農業局陪伴師 游紀儒 「一味丹蔘,功同四物」台灣人擅長藥膳食補,但對於丹蔘卻特別陌生,這幾年經由農改場推廣,行家越發知道新鮮丹蔘的高價值,也吸引不少新農有意投入。 本集主角游紀儒其實是個農業門外漢,秉持著善待父親遺留的一片農場而耕作的初衷,決定以有機為目標,學習種丹蔘、薑黃等保健作物,不僅成績斐然,一轉身即成為陪伴師的角色,希望帶領更多有志之士一起將丹蔘這麼好的作物推廣出去。 【農情農事播報台】務農也有退休金保障了 【農業知識小百科】新土無師傅
  • 20200525 因為守住根基,才有能力翱翔天際_無人機專家黃瀚翻轉農業思維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日出禾作」電光部落有機稻農/無人機代噴業者 黃瀚 在台東電光部落種植有機稻米的黃瀚,是東部少見的無人機農藥代噴業者,今年29歲,已經成家立業,他不只是一位有機農夫也是珈啡師、部落導覽員以及無人機操作專家。看似衝突的有機與農藥代噴二者之間,黃瀚背後有其企圖,因為他希望從無人機代噴業務中,促成不同世代,不同耕作的方法得以溝通以及更多對於土地永續的反思。 【農情農事播報台】無人機專章上路 農業操作門檻高 【農業知識小百科】電光部落米會電人
  • 20200518「農村把拔」很忙 他是賞鳥高手&生態導覽志工還是水稻模範生《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羅傑農場主人 曾文昌 / 羅傑農場小主人 曾柔語 本集節目從羅傑農場小主人的農村新聞播報開場,沒有刻意調教,完全發自小六生的自主觀點,她的爸爸曾文昌經營的羅傑農場規模不大,種田種菜、養雞養蜜蜂,聽來品項多但賣的卻很少,一家人移居宜蘭這幾年,妻子在大學任教,而他自稱因"不喜歡上班"所以務農兼家廚及女兒專屬司機,承租農村散落各處的田地和小菜園,以友善農耕方式盡一己之力照顧環境也守護家人的健康,聽起來近乎完美的這位農村把拔,也是福山植物園的資深導覽志工喔!節目團隊帶你一起走進植物園大口呼吸,聽導覽也聽農夫說故事。 【農情農事播報台】小六生心中的食農教育 【農業知識小百科】植物園裡別錯過與別做的事
  • 20200511 這一次守住「中崎」 才能守住台灣農業的希望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2分鐘

    邀訪來賓:中崎農產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 楊登旭 高雄中崎有機農業專區是台灣第一個公設有機專區,卻因橋頭科學園區開發案而面臨徵收危機,苦主絕不只是這些辛苦呵護土地、投入無數人力與金錢的有機農友們,「其實政府也是苦主」楊登旭博士為什麼這麼說?而他正是對中崎有機專區最了解也為此奔波不已的人,希望結合民間力量一起守住中崎,是「富農保田」台灣永續的倡議者,他說保衛中崎這一役非常重要,而且有解方⋯⋯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業六大紓困措施 一次掌握 【農業知識小百科】有機元年是哪一年
  • 20200504 在「向日」耕耘的日子 展開「無毒」人生新篇章《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0分鐘

    邀訪來賓:向日有機農場 創辦人 許有勝 / 農場更生人 阿瑞 / 農場更生人 曾先生 今天餐桌上主角是位於台北市內湖山區的向日有機農場經營者許有勝先生,他的故事去年被拍成電影「樂園」,不管您是不是看過這部電影,當我們坐在向日農場的咖啡亭裡,聽他說著真實人生經歷,恐怕是比電影更戲劇化、更不可思議,因為劇本要講究說故事的邏輯,可是真實人生往往更多荒謬,超出邏輯的情節。另外也有機會和農場的更生農友聊聊天,親耳聽見才更理解這樣一個農場的存在是多麼重要而且有意義的事。 【農情農事播報台】初夏的忘憂萱草 母親之花 【農業知識小百科】小黃瓜直或彎和農藥無關
  • 20200427 穿著Prada的農夫 最難與最快樂的事《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彌勒有機果園第二代 黃彥儒 這一位有型有款的農夫,來自花蓮的彌勒有機果園,原本在都會時尚產業服務將近20年,最近幾年卻變成拿起鋤頭,種菜種水果的農夫。時尚產業和農業之於黃彥儒並不是平行時空,而是能迸出火花的生活實踐,過去的服務業經驗對他的務農事業帶來哪些幫助?或是⋯後遺症呢?不管是農產加工、擺市集、蔬菜箱⋯時尚農夫總有他的堅持。 【農情農事播報台】 疫情對歐美農業的影響 【農業知識小百科】 果中皇后水蜜桃
  • 20200420 她們把網路遊戲搬到真實人生,種田種菜、雞鴨羊鵝狗樣樣來!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2分鐘

    邀訪來賓:卡莎&蝦蝦開心農場 陳憶芬 / 卡莎&蝦蝦開心農場 張秀儀 這個位於宜蘭員山鄉僻靜山凹處的農場,是由卡莎和蝦蝦共同經營的,原本住在台北的她們因為網路遊戲開心農場而結識,後來竟從北投一小塊菜園開始實現她們的真實農耕生活,甚至近年決定一起在宜蘭深耕,自此農場的生物規模有增無減,考驗接連而來⋯訪談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縱使生活再忙碌,看天吃飯的農人仍不失幽默感。玩過開心農場遊戲的人不少,但是敢從虛擬跳到真實世界並以務農為生的人恐怕不多,她們絕對有資格提供一點對務農心動的您最忠實的諫言! 【農情農事播報台】 世界地球日50週年-綠行動 【農業知識小百科】 羊糞對農場䪨貢獻有哪些
  • 20200413 從一個人的有機農業到倆人的有機生活 苗栗青農與四川女孩因農業相識、相戀並攜手築夢《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綠草有機農場 施彥同 / 云禾廚房 俸云芸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的「綠草有機農場」7年前由一位外地來的年青人租地租房創辦至今,他是台北三重長大的施彥同,畢業於中興大學農藝系,沒有農業家族背景,剛開始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但今年33歲的他,已經歷創業、成家而且當爸爸了,最佳夥伴就是自己的妻子俸云芸,來自中國四川的姑娘,因為長期在非營利組織工作關注農村與農業議題,因此對台灣很熟悉,但是真正促成二人美好姻緣的關鍵,源於一個願望和一條狗⋯ 【農情農事播報台】 擬二期稻改種黃小玉避免糧荒 【農業知識小百科】 飼料雞與土雞的差別
  • 20200406 蛤?植物也要快篩!認識植物病毒 以及台灣第一位植物醫師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553分鐘

    邀訪來賓: 農試所植物病理組組長 謝廷芳 /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植物醫師 高佩琳 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延燒,民眾對病毒的特性認知更正確了,但你知道植物也會遇到病毒侵入,也可以做快篩試劑檢測,而且背後有一群專為植物診療的植物醫生團隊嗎? 本集節目上半場邀請農試所植物病理組組長謝廷芳博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告訴我們植物快篩試劑研發成功的重要性並且帶我們認識植物病毒,下半場則要和台灣第一位植物醫師交個朋友,聽聽她出道四年來在高雄美濃的實戰經驗。 【農情農事播報台】 植物病毒快篩試劑 【農業知識小百科】 植物醫師隨身工具有哪些
  • 20200330 他是真心喜歡務農,我是真心喜歡他!采紅番茄夫妻檔的真心話大冒險《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吳柏瑞、林思妤|采紅番茄農場 第二代 吳柏瑞36歲,求學時期念的是電機,原本打算畢業後學以致用,加入成為科技新貴的一員,但在退伍的空檔回家幫忙父親,卻意外種出興趣來,經過一番評估考量,正值熱血的年紀的他毅然決定拋下科技業的閃亮光環,轉而投入為台灣農業效力,正式成為台灣小農的一顆新星,埋下希望的種子,也因為對耕作的熱情、踏實的逐夢而擄獲美人心,讓思妤女友變妻子的過程都全心支持與協助,這對愛扮嘴的農業賢伉儷讓人對不由得想像他們種出來的番茄一定和他們的人生一樣有酸有甜的豐富滋味。 【農情農事播報台】 務農終於有退休金 【農業知識小百科】 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 20200323 老欉新滋味 不只有機 更邀您品嚐枇杷家族的幸福時光 《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南投國姓枇杷農二代「山上阿德」 黃雅智 南投國姓鄉一處小山丘上有一家耕作60多年的枇杷家族,青農黃耀德先生十年前因父親生病而返鄉接手果園事業,家人齊心創辦「山上阿德」農場新品牌,耕作方式由慣行漸轉至有機,阿德在家排行老五,負責農場耕種,家人們各個都是得力助手,此時正值枇杷產季,阿德忙採收,於是負責行銷的四姐黃雅智今天帶著這個嬌貴又「厚工」費工夫的水果來電台說故事,和阿德一起在枇杷園長大的她,爆了不少阿德的料,聽完這集節目讓你不只愛上枇杷,還會愛上種枇杷的這一家人! 【農情農事播報台】 枇杷評鑑與太平枇杷節 【農業知識小百科】 枇杷膏不是枇杷做的
  • 20200316 以為想離農,如今證明回鄉是成家立業最好的選項!《農民食堂開飯了》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好時果子」負責人 謝謹鴻、林沛縈 台東鳳梨釋迦第三代果農 32歲年輕有型的夫妻檔,人手一個小寶貝,在滿園翠綠的釋迦園,此場景不是刻意形塑的農業烏托邦,這真實地成為他們的日常,一切都不是偶然,從研究所時期就鑽研與農相關的議題、從男女朋友時期就互相鼓勵回鄉深耕的願景⋯到創立品牌,欲扭轉鳳梨釋迦產業長期外銷的單一通路,向國內消費者宣傳鳳梨釋迦的美味。只不過當我們話說從頭時,一開始其實都沒這麼想⋯⋯ 【農情農事播報台】 最強防疫-臺灣農產嘉年華 【農業知識小百科】 釋迦綽號番荔枝
  • 《農民食堂開飯了》 都會區校園的食農教育怎麼教?那些你沒想到學校竟然會教的事 20200309

    2020.09.1352分鐘

    邀訪來賓:三民高中食農教育計畫主持人 莊豐萁 / 三民高中食農教育老師 呂逸萍 莊豐萁老師是在台北長大的小孩,農業與農村經驗零;呂逸萍老師雖是雲林出生但早已與農業場域脫節,當這兩位老師要為都會區學校新北市三民高中的國中部負責食農教育的規劃與執行時,戰戰兢兢、卯足力氣,從七年級(國一)開始依循「吃當季、選在地,友善環境」的宗旨,近則從學校旁的超市,遠則貢寮水梯田做生態觀察,不僅學生收獲滿滿,老師們更以身做則,從自己生活的改變著手,難怪這所學校能連續二年獲得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廣計畫擇優獎勵「特優」獎!透過訪談一起了解她們所投入的熱情與教學相長的多元啟發。 【農情農事播報台】食農教育成果展 【農業知識小百科】美好食驗室
  • 《農民食堂開飯了》不要再靠解毒丸了, IPM從源頭就能照顧農人健康! 20200302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ㄎㄚ大粒草莓園」CEO 袁婧清 最近正值草莓盛產的季節,不管是草莓園產地或餐桌上的糕點,都吸引眾多草莓迷,但也常傳出藥物殘留的消息,然而這位苗栗大湖媳婦袁婧清從公婆手上接下經營20多年的草莓園,讓老品牌有新思維,扭轉草莓給人農藥殘留刻板印象,並獲得「第一屆永續善農獎」入圍的肯定。 這是一場長期的戰鬥,一開始接受農改場苗栗場團隊輔導,與實習植物醫師合作,利用有益微生物、天敵昆蟲、性費洛蒙等非化學農藥資材,徹底實踐IPM(草莓有害生物整合管理農藥減量示範推廣計畫),大幅減少田間農藥施藥量達46%,好消息是草莓產值比起慣行田區增加三成,因此也帶動周邊草莓園農友往健康種植方向前進,趕快來聽聽這位傳承自公公婆婆草莓產業的農二代袁婧清談談耕種的"蜜"與"辛"⋯ 【農情農事播報台】 第一屆永續善農獎 【農業知識小百科】 草莓界的香奈兒「戀香」
  • 《農民食堂開飯了》「不想讓你失望」是他養午仔魚的一種追求 20200224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飛洋水產負責人 張家昇 「一午、二鯧、三鮸、四馬加」,這是漁夫界口耳相傳的好魚排行榜,「午仔」這一條傳說中的夢幻海魚在台灣優秀的養殖業者努力下,拉近了我們與夢幻海味的距離。而張家昇,原本是台中沙鹿小孩,台大動科系畢業後,近五年因緣際會成了高雄永安在地的午仔魚養殖專家,甚至獲得【108年產銷履歷達人】,以海洋資源永續、提供安心溯源的美味水產為職責,更站在消費端思考,以供應長期且穩定的品質為追求,不讓任何一位喜歡午仔魚的人失望,是他更深刻的追求⋯⋯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產防疫因應措施多,價格維穩共度難關 【農業知識小百科】午仔為何是好魚排行榜第一名
  • 《農民食堂開飯了》2020綠博超展開~孕育智慧科技新農人的教育基地 20200217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綠色博覽會 策展人 許名輝 / 永續農業實驗室 策展總設計 陳健章 / 新北市三鶯合作社 主席 單錦鑄 你知道宜蘭的綠色博覽會已經21歲了嗎?節目一開始先請策展人解析今年綠博主題「永續樂園」的意涵,為期一個半月的展覽,共有13個展區與特色館,我們先幫大家畫重點,絕能讓大人小孩豐收而回!而其中「永續農業實驗室」展區更是不容錯過,除了將5G科技農業真實呈現在你我面前,在寓教於樂中認識智慧農業如何達到農業循環發展及友善環境的目地,展覽結束後更將這些智能化設備捐給宜蘭,使成為智慧科技新農人的教育基地,實現真正的「永續」。此計劃有二位重要的幕後推手:種蕃茄的老陳(陳健章總經理-策展總設計)和養雞的老單(單錦鑄-三鶯合作社主席)將告訴我們促成這個瘋狂計劃背後的故事。 【農情農事播報台】2020綠博主題「永續樂園」 【農業知識小百科】台灣最農的三大博覽會
  • 《農民食堂開飯了》 如果努力耕耘的成果卻不被信任,你該怎麼辦?背負環境污名的麥寮友善耕作團隊實戰經驗20200210

    2020.09.1327分鐘

    邀訪來賓:月光下友善農場 負責人 郭慧蟬 雲林麥寮,以前叫做麥仔寮,200多年前就是以種大麥小麥聞名,至今我們聽到麥寮,卻不再與麥這個農作物連結,而是六輕這個化學工業,但4年前有一群愛打藍球的年輕人,成立月光下友善農場,開始在麥寮以友善耕作的方式種植小麥,希望讓麥寮能重現麥田景象,他們動身護土,以在地人的生活實踐讓大家重新認識麥寮! 【農情農事播報台】非洲豬瘟新疫情 【農業知識小百科】麥田重現麥寮
  • 《農民食堂開飯了》解析飛雀餐桌如何復振雲林在地農產 20200203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雲林西螺「御鼎興」製醬師/ 飛雀餐桌行動 發起人 謝宜澂 雲林有一對兄弟,2017年11月開始,以每月一場的「飛雀餐桌行動」,連結雲林在地業者,創造出各式「全醬油蔬食料理」餐桌,推廣西螺在地釀製醬油的文化與醬油美學,更把雲林的風土帶給大家。他們說「食材是媒介,人,才是主角」。所以在餐會上,用料理交流,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重新產生連結,重新賦予食材新的樣貌,尤其是讓友善環境理念的農產與農民有機會被看見,消費者能立即用消費行動來鼓勵支持環境。在這個好的循環中,農業才可以永續。 許多人好奇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且聽創辦人Ozzy(謝宜澂)一一解析。 【農情農事播報台】全國第一瓶苦瓜、馬告醬油 【農業知識小百科】一瓶好醬油的限制
  • 《農民食堂開飯了》「老,還要活得讓人家喜歡,不容易!」 40年農場之於環境與人的經營哲學 20200127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頭城休閒農場創辦人 卓陳明 / 頭城休閒農場行銷經理 江富美 位於台灣東北角海岸線上,擁40年老字號品牌的「頭城休閒農場」是難得獲得全球永續觀光發展GSTC認證的生態農場,40年前由卓陳明女士創辦,她也是農場的靈魂人物,80歲了仍然對農場事務親力親為,這個讓人像回到鄉下外婆家一樣親切、身心靈都被餵飽的地方,是如何長期貫徹環境永續的實踐?推廣食農教育這麼多年來,在人與環境各種經營上又面臨哪些挑戰? 【農情農事播報台】休閒農場與生態廚師的跨界合作 【農業知識小百科】農村年菜吉利代表物
  • 《農民食堂開飯了》吃鳳梨靠緣份?! 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再種鳳梨30年 20200120

    2020.09.1327分鐘

    邀訪來賓:「鳳梨源」屏東金鑽鳳梨農友 林李浚源 / 舊好茶部落 魯凱族獵人 杜義雄 他今年35歲,已經種鳳梨十年,以外銷外主,服務國內饕客為輔,直腸子的說話風格披露這些年來歷經的各種難關與心聲,但卻又率真的許願要一直種下去⋯ 本集還加上神秘佳賓-隱居屏東舊好茶部落很少現身的魯凱族獵人杜義雄,人稱獵爸,舊好茶無疑是有阿美族血統的李浚源這十年來務農生活的最強後盾、身心靈的庇護所。 【農情農事播報台】綠鬣蜥危害與移除人員提醒 【農業知識小百科】為什麼吃鳳梨會kā-tsi̍h(咬舌)
  • 《農民食堂開飯了 》管理田區就像經營百貨公司 捨不得浪費任一扇櫥窗20200113

    2020.09.1350分鐘

    邀訪來賓:燕華媽媽友善蔬果 呂燕華 這位太太逛種苗行就像貴婦逛精品店,菜苗就是她眼中的名牌包,還說農人精神就是:把自己的田當成百貨公司經營,因為捨不得浪費任何一扇櫥窗,都要種好、種滿才可以!自產自銷的燕華,還喜歡自製老手路的農產加工食品,從耕種到生產品質嚴格控管,用豆腐乳、老菜餔、鹹鴨蛋喚醒老老少少的味覺美好時光… 【農情農事播報台】 貨品來源加強管理 國產農產品購安心 【農業知識小百科】 銀髮族需注重全食物營養 友善耕作小農成最強後盾
  • 《農民食堂開飯了》白米炸彈16年後在金山綻開的一片彩色田園20200106

    2020.09.1353分鐘

    邀訪來賓:「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 楊儒門 16年前白米炸彈事件發生後,楊儒門人生際遇輾轉經歷入獄、特赦、移居基隆,後來在北部創立「248農學市集」結合農友與消費者的力量,以行動守護台灣的農地。多年來不知道面對過多少生產和銷售的考驗,五年前他因緣際會又開始在北部沿海的金山拓展出一片水稻友善契作的生機,這行動力背後的"人情義理"有其既純粹又深奧的思路⋯⋯ 【農情農事播報台】節目新年新氣象 【農業知識小百科】金山特產與特色
  • 《青農市集On Air》吃對了!環境就綠了~「綠色餐飲指南」20190923

    2020.08.0546分鐘

    邀訪來賓:「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 何佳穎 我們知道每一次的消費,都是一張選票,決定著未來生活的樣貌,但要尋找採用有機友善食材、料理手法健康美味的綠色餐廳卻不太容易,於是「綠色餐飲指南」應運而生,讓飲食消費能更普遍且直接地支持綠色產業與土地環境。 【農情農事播報台】非洲豬瘟與秋刀魚新訊息 【走讀農村小旅行】2019種子生活節
  • 《青農市集On Air》食安是幸福的第一課-小農手作全指南20190722

    2020.08.0549分鐘

    邀訪來賓:好食機農食整合公司 謝昇佑 台灣第一本為初級農產加工的小農,或是喜愛在家自製簡單食品的一般民眾,量身打造的食品生產安全手冊。 這回蟹老闆上節目不是為了打書,畢竟本書從年初即熱銷至今,只是,要做出食安等級的農產加工,挑戰的不只技術,還有人性! 翻閱時搭配聽這集蟹老闆碎碎念,包您更快融會貫通!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業保險法》拍板送立院 【走讀農村小旅行】結頭份歌仔戲文化節
  • 《青農市集On Air》農業移工政策上路大補帖20190610

    2020.08.0552分鐘

    邀訪來賓:輔導處農業人力辦公室執行秘書 蔡佩君 為了開放外籍人力補強台灣農業勞動力,七月即將上路的農業移工政策包括三項計畫「臺印尼青農實習計畫」、「農業外勞外展」、「乳牛飼育業開放外籍移工」等,其推行的目的與各別影響層面如何?除了請執秘詳解,也將回應農友提問,實用等級四顆星。 【農情農事播報台】稻農「被收割」真實上演 【走讀農村小旅行】南富村「自然生態食場」
  • 《青農市集On Air》福壽螺外交團 在菲律賓、日本之後,阿根廷之前20190527

    2020.08.0551分鐘

    邀訪來賓: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生物學家 林芳儀 / 田文社社長 林欣琦 over 史上唯一「螺式外交」 現場直播 小農出版界最奇葩的田文社社長Over 和農田裡的科學計畫主持人林芳儀 帶來她們出訪福壽螺邦交國的成果與各種意外 【國際農業新聞】 養蝸牛也是一種農業? 【走讀農村小旅行】 菲律賓與日本農村奇遇
  • 《青農市集On Air》可可公主帶路 直擊屏東內埔可可產地與合作社基地20190429

    2020.08.0550分鐘

    邀訪來賓:屏東縣可可加工運銷合作社 理事會主席 黃琬倫 台灣不僅是亞洲最北的產區,也是全世界少數可以生產可可,並且擁有巧克力製作技術的國家。這個從可可樹上採下來,第一步得先用榔頭敲開才能得到可可豆,沒敲好就是敲到你的手,今天跟著大米和一群喜歡慢島小旅行的朋友一起來到屏東的內埔,拜訪屏東縣可可加工運銷合作社創辦人黃琬倫小姐,聽聽可可豆的身世,為何這幾年可可能夠在台灣寫下精緻農業的新篇章。 【農情農事播報台】亞裔美農以種植尋根 【走讀農村小旅行】內埔可可園初體驗
  • 《青農市集On Air》一場廚房庶民之聲的追尋20190408

    2020.08.0543分鐘

    邀訪來賓:《灶邊煮語》作者 陳淑華 《灶邊煮語》這本書堪稱美食出版界的盧貝松動作片! 去年一出版就令人驚豔不已,從「烹調的動詞」探究台灣飲食文化,用閩南語和客家語發聲並將其文字化,當你聽到它被唸出聲來,食物記憶即刻到位,包括動作、聲音、味道…所有人生回憶像走馬燈一樣跑一遍(這比喻好像歪掉惹),千萬別錯過作者陳淑華的親聲演譯! 【農情農事播報台】 一日台灣:島嶼物產市集 【走讀農村小旅行】 煮食文化:說菜人的身影
  • 《青農市集On Air》44 他人生最後一個志業 從59歲那年開始20191230

    2020.08.0553分鐘

    邀訪來賓:郭明賢「看天田農場」創辦人「神采飛揚KTV」董事長 他59歲那年從零開始學習務農,租下鰲鼓溼地20甲的農場,為本土雜糧復興與生態保育也是為了給孫子吃一塊屬於真食物的蛋糕。 自認為勞祿命,從來沒有容易成功的事業,務農更是,也提㩦後進不遺餘力,但一談起對青農的期許還是充滿信心,認為有機農業是非常有前景的事業。 【國際農業新聞】 年度三大農業新聞 【走讀農村小旅行】以農復育鰲鼓濕地
  • 《青農市集On Air》43 人類學家解碼:農村性別、獨立書店與福壽螺20191216

    2020.08.0353分鐘

    邀訪來賓:交通大學副教授/宜蘭水稻農 蔡晏霖 在宜蘭種田的人類學家-蔡晏霖,從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到美國修讀人類學,取得加州大學人類學(性別研究)的博士,回台後在交通大學任教,常年往返台灣東西岸,這位腳踩田土,身處農村第一現場的人類學家,除了種出稻米之外,也種出許多令我們驚呼連連的田野研究成果,例如農藝復興:有關臺灣農業新浪潮,還有找福壽螺拍片甚至帶福壽螺回娘家-阿根廷的研究旅程等等,聽起來怪怪的嗎?一起來認識這位學術研究堪稱與福壽螺一樣多產的人類學家! 【農情農事播報台】如何申請小農加工廠 【走讀農村小旅行】從獨立書店品味農村
  • 《青農市集On Air》42 倔強的水產養殖夫妻檔- 最好的老師是「客人」20191209

    2020.08.0353分鐘

    邀訪來賓:一夫水產 徐嘉隆 / 陳柔吟 他們因喜愛管樂而相戀,嘉隆曾是海獅訓練師,柔吟原本是個老師,都沒有水產養殖的家族背景,一路學,一路進修,養殖全程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及動物用藥,為了擺脫傳統盤商收購模式,夫妻勤跑通路,養殖場和賣場忙不停,連上餐廳吃飯都不忘行銷自家產品,這些都從有個人想要"找人生的方向"開始談起⋯⋯ 【農情農市播報台】第一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 【走讀農村小旅行】小漁家的幸福日常
  • 《青農市集On Air》41台灣第一個由農友組成的有機合作社 十年有成 大秀「米食煮藝」20191202

    2020.08.0251分鐘

    邀訪來賓:行健有機夢想村 張美村長 / 藍帶主廚 雙爸 行健有機村為了推廣米食,請來專業料理達人與行健村在地有機農友攜手合作,發揮各種創意料理,多元呈現米食文化的樣貌,而這台灣第一個由農友組成的有機合作社,十年來的營運經驗,甚至未來計劃?且聽發起人張美村長暨現任理事主席談談如何讓合作社永續營運、提升農友收益等實戰經驗分享。 【農情農市播報台】友善環境農業資材使用管理研討會 【走讀農村小旅行】廣州仔綠市集
  • 《青農市集On Air》40 蕙質「蘭」心 -蘭花達人母女分享花市人生20191125

    2020.08.0252分鐘

    邀訪來賓:吳祚雄蘭園創辦人之一 彭希男 / 吳祚雄蘭園第二代 吳方婷 吳方婷回憶起小時候,總是羨慕別的同學爸媽周末都可以帶他們出去玩,因為她的爸媽周末要在建國花市賣花。如今,說這句話的女孩長大後並沒有離開蘭花產業,更要接手父母37年前親手打造的「吳祚雄蘭園 」,將父母一生對蘭花的熱情延續下去。 【國際農業新聞】新興火麻產業在美國的種植現況與政策觀察 【走讀農村小旅行】建國花市裡的蘭花王國
  • 《青農市集On Air》39 科技人轉職當菇農 置之死地而後生20191118

    2020.08.0252分鐘

    邀訪來賓:旭展香菇農場 范育瑋 原本在竹科工作十多年的范育瑋,6年前回鄉投入香菇產業,南投國姓鄉有悠久的種菇歷史,但隨著氣候變遷的考驗及走私進口香菇衝擊,傳統菇寮漸漸没落,他卻能運用科學思維,創新求變走出自己的路,節目中分享他當年為何卸下竹科新貴光環,如今與妻兒在國姓鄉長福村生活的各種滋味。 【農情農事播報台】台北「野」市集 【走讀農村小旅行】南投長福村好露營好採菇
  • 《青農市集On Air》38「夏耘」我們與農的距離-2019農村草根調查20191111

    2020.08.0253分鐘

    邀訪來賓:台灣農村陣線議題專員 王章逸 /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學員 郭姵辰 /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學員 張宸邦 「夏耘」農村草根調查營隊由台灣農村陣線主辦,已邁入第十年,稱得上是全台最操也最硬的農業入門活動,讓20出頭的年青人們直擊農村各現場,不管是漁業或農業,紮紮實實給社會新鮮人上了一課,然而箇中體會如何?不妨親自感受他們此刻"農情"大爆發的真摯分享! 【農情農事播報台】五個農村草根調查 【走讀農村小旅行】成龍村廟口廣播實錄
  • 《青農市集On Air》37 探訪美國農村與農場見習心得20191104

    2020.08.0250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水稻農 蔡雪青 平常在宜蘭種田的美國女孩蔡雪青,趁著一年一度回美國探親也順便進行一趟農業探訪之旅。這次聚焦在美國東北部,也就是紐約州與佛蒙特州,包括知名的伊薩卡生態村(Ecovillage at Ithaca)、愛瑟農場(Essex Farm),還到哈德遜河谷拜訪全國性的青農組織,交流務農甘苦與挑戰。原來,台美青農的際遇如此相像⋯ 【農情農事播報台】日韓的農業及飲食文化危機 【走讀農村小旅行】伊薩卡生態村
  • 《青農市集On Air》36 少年郎 鑽研老手路 重綠保 永續台灣好茶20191021

    2020.08.0253分鐘

    邀訪來賓:坪林「山不枯」有機茶農 莊宇雋 今天的最佳農主角是一位沒有家族茶園背景的年輕人-莊宇雋,從巡山員轉行做茶農,從梨山到坪林,跟過不少茶師傅,喜歡鑽研老手路的製茶功夫,如今他與「山不枯」品牌團隊在坪林致力實踐人與環境共生的里山精神,透過本集節目一起感受新世代專注於台灣茶產業上的各種用心。 【農情農事播報台】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 【走讀農村小旅行】職人帶路 採茶製茶也品茶
  • 《青農市集On Air》35 他為什麼要在公寓陽台養一隻雞? 20191014

    2020.08.0253分鐘

    邀訪來賓:雞本設計/都市養雞實驗家 沈致軒 學工業設計的沈致軒,在自家陽台進行「都市養雞」的成功經驗,證明永續設計與都市環境共存的可能性,在陽台養雞,這事情究竟該如何進行?實驗至今的收獲又有哪些?噢對了,還發生了令設計師自己都意外的「雞蛋外交」! 【農情農事播報台】台灣氣候行動五大訴求 【走讀農村小旅行】千甲農場- 里巴哈克聚落
  • 《青農市集On Air》34 聽女農們談書、說廚、釀人生20191007

    2020.08.0253分鐘

    邀訪來賓:「不早不晚的耕廚生活」作者 葉品妤 / 「親自活著」作者 寇延丁 她們雖然都住宜蘭,但一位濱海一位靠山,一個是村子裡的廚師,一個是釀酒師,而相同之處更多:她們都是農人,也是生活哲學家和作家,她們各自帶來今年出版的新書,一起談書、說廚、釀人生! 【農情農事播報台】女農們的廚釀相對論 【走讀農村小旅行】她的菜園也是最美的花園
  • 《青農市集On Air》33 從玻璃心小農變成潮農的帥氣女孩小魚 20190930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第一屆農村時尚走秀主辦人:台東水稻農 黃思瑜 你能想像農村版的時尚伸展台Runway長什麼樣子嗎?今年夏天在台東有一場「小田漫步/第一屆農村時尚走秀」田梗就是伸展台,走秀的主角是在地居民,農友和藝術家們,不管大人小孩還是狗狗或蜻蜓都成為這場秀裡最美的風景,主辦人是28歲的黃思瑜,她說:好玩才會有影響力! 【農情農事播報台】第一屆農村時尚走秀 【走讀農村小旅行】多功能農村民宿轉動農村新血
  • 《青農市集On Air》32 當台灣好農遇到生態廚師台灣會微笑 20190916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國宴主廚及農友 / 斗南鎮農會 張耀裕 主任 這場國宴不在總統府,而是在嘉義東石鄉的塭仔村,由12位重視環境永續且具中、日、法、義、烘焙等專業領域之生態廚師,呈現獨一無二的國宴作品。另訪問斗南農會張耀裕主任,聽他如何用15年的時間翻轉舊農村的慣行耕作思維,達到農藥肥料減半的目標?一切都得從阿爸那一年發生的事說起⋯ 【農情農事播報台】實踐國土永續的宴席 【走讀農村小旅行】斗南「他里霧」綠色隧道
  • 《青農市集On Air》32 別再讓酪梨跟你裝不熟 酪梨市集 20190909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酪梨市集 父子檔 蘇啟明 / 蘇建騏 很多人只因為無法判斷酪梨熟了沒而失去吃酪梨的信心,但那不是你的錯,因為光是今日主角「酪梨市集」父子檔種植的1.8公頃面積就包含了6個品種,各有特色,原來是台灣60年前引進酪梨耕種的酪梨達人,快來和這個既是水果又是菜的酪梨裝熟吧! 【農情農事播報台】破解酪梨籽網路傳言 【走讀農村小旅行】跨世代嘉義竹崎風貌
  • 《青農市集On Air》31 區塊鏈導入稻米產業第一人 魏瑞廷 20190902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區塊鏈導入稻米產業第一人 魏瑞廷 第一位將區塊鏈導入稻米產業的池上青農魏瑞廷,讓父母辛苦耕作的有機池上米拿到清真認證和美國FDA認證,將米行銷全世界。「科技農業」不是說說而已,這位毫不鬆懈的型男農藝師透過本集節目,以超標的資訊含金量、淺顯易懂的區塊鏈比喻,讓您看見台灣農業的優勢,不怕你超越,就怕你不追。 【農情農事播報台】務農新境界-農藝師 【走讀農村小旅行】池上別景水車老榕樹
  • 《青農市集On Air》30 雲林友善生態的農耕在慣行大環境裡的考驗 陳韻如 20190826

    2020.06.2854分鐘

    邀訪來賓:小秧自然農園 陳韻如 韻如像是小家玉的鄰家姐姐,但做起農事卻像永遠電力飽滿似的忙個不停,作物輪作不停歇之外,又有各式優質農產加工品不定期推出,在她的「小秧自然農園」裡,一年四季的農耕生活究竟是何種進行的節奏?位處雲林,從事友善生態的農耕在慣行大環境裡的考驗又有哪些呢? 【國際農業新聞 】養蜂是救地球還是飛來橫禍? 【走讀農村小旅行】農事體驗如何為旅行加分
  • 《青農市集On Air》29 看起來ㄎㄧㄤ但內情不單純的農村市集 20190819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與那國島樂師及民具工藝師 與那霸有羽 / 小間書菜 彭顯惠 不管您有沒有逛過農田裡的市集,宜蘭深溝村今年已辦的二場「國境邊緣小市集」和「吃土市集」都值得您透過本集聲音全紀錄,了解這樣看似另類的市集,不只讓在地村民、新村民熱情加入,還吸引眾多從各地慕名而來的旅客,帶動農村經濟之外,更觸發大眾思考更多無形的價值與幸福感! 更不能錯過的與那國島島民帶來「一碗魚湯」的故事! 【農情農市播報台】另類農田市集 【走讀農村小旅行】蒲葵與月桃-草編是農村的共同語言
  • 《青農市集On Air》28 一邊捕魚一邊撈海洋垃圾的年輕漁夫爸爸 黃士洋 20190812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漁夫/龜山島漁民後代 黃士洋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小學課文裡這幾句話的確是黃士洋小時候的心情寫照。他是龜山島漁民的後代,時空背景轉變至今,在大溪漁港長大的他,30歲那年決定回鄉與父親一起捕漁為生,如今也為人父,希望孩子不再苦等不到父親回家,更希望透過自身開始實踐保護海洋生態的責任,他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精彩的分享將打破您對漁夫的刻版印象! 【農情農市播報台】各行業面對颱風假心情大不同 【走讀農村小旅行】遊大溪漁港必訪龜山島
  • 《青農市集On Air》27 社群協力共好經濟 共享農產加工廠 陳孟凱 20190805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樹合苑創生學苑創辦人 陳孟凱 博士 當「初級加工場」有望合法申請之際,本集專訪陳孟凱老師,將提早透露商機給大家,而這個商機不是一般的商業競爭,而是共好,雙贏的社群經濟,這些年來他致力於「推動CSA社群協力農業,實踐教育與推廣」,他從創辦的合樸農學市集、樹合苑創生學苑談起,到最近豐泰基金會的綠園區裡令人期待的"共享農產加工廠",是的,要加工不用自己蓋工廠,共享經濟的年代,農產加工也準備好了。你~準備好了嗎? 【農情農市播報台】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 【走讀農村小旅行】綠地野餐派對-台中合樸農學市集
  • 《青農市集On Air》26 環境關懷-土壤篇 偶劇「沒有人愛我」20190729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原著/林試所研究員 王巧萍 /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操偶師 陳敬皓 / 陳韻如 《沒有人愛我》是刻畫小蜈蚣的生命奮鬥故事,在他的生長環境中充滿著各種挑戰:穿梭在惡劣的環境中、為肥美的食物英勇決鬥、逃躲巨大的公雞追捕…,這是一個以小蜈蚣視角一窺神秘地底,探索地下生態及環境,並經由靈動戲偶機關及人偶同台演出,引發觀眾對土壤生物的好奇心,讓孩子更加尊重環境與生命。 【國際農業新聞】波多黎各的農食運動 【走讀農村小旅行】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
  • 《青農市集On Air》25 路是吵出來的~文夫武妻超速配 牛媽媽有機農場 20190708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新屋巢農 徐國峰 / 牛媽媽有機農場 謝秋芸 當個自願農夫不是個容易的決定,這回是太太先衝,先生不久後也成了最強補給,尤其兩人各有擅長,秋芸樂在田間病蟲害管理工作,而國峰則發揮商品經理長才,不僅為「新屋巢農」這個桃園在地的青農合作平台建構系統,也為自家「牛媽媽有機農場」的行銷絞盡腦汁,節目中分享行銷心法,毫不藏私。 【農情農事播報台】水利地可農保/郵政農產合作 【走讀農村小旅行】永安漁港生態之旅
  • 《青農市集On Air》24 以歌務農、以愛承諾「種下青春」 台青蕉樂團主唱 王繼維20190701

    2020.06.2853分鐘

    邀訪來賓:旗山蕉農/台青蕉樂團主唱 王繼維 土生土長於高雄旗山的「台青蕉樂團」, 成立11年來以台灣/青年/愛香蕉為名,以搖滾熱血又溫情動人的音樂,展現年輕人的創意和熱情,振興在地香蕉產業,甚至讓吃香蕉變成全民運動,不僅開創農村的新價值,更連結在地組織推廣旗山文化及生態環境,想知道這些年輕人如何在故鄉實現理想?如何將台青蕉樂團的精神進行到底?台青蕉樂團主唱王繼維唱給你聽⋯⋯ 【農情農事播報台】宜蘭水稻收割現場及產量現況 【走讀農村小旅行】旗山-庄跤好所在
  • 《青農市集On Air》23 板模工人夫妻檔的從農之路 源鄉自然生態農園 20190624

    2020.06.2849分鐘

    邀訪來賓:源鄉自然生態農園 郭明源 / 施麗芬 因為務農才更認識自己的家鄉-成龍濕地。郭明源原本承襲父親的板模工作,因緣際會而參與漂鳥計劃的農業學習營,畢業時全班只有他一個人決定從農。但以農為生不容易,明源和太太麗芬在務農之餘,仍一邊過著版模工人的生活。好學的他們,不怕蠟燭兩頭燒,每天工作結速還衝到雲林農民大學念書,多年耕耘下來,他們終於在2014年結束版模工人的工作、專心從農,並通過有機農產認證。 【國際農業新聞 】逆著潮流耕種的希臘有機農場 【走讀農村小旅行】蝦董ㄟ躼腳厝-成龍溼地探訪
  • 《青農市集On Air》22 在書店遇見「小農職人製造市集」 水花園黃俊誠策展人 20190617

    2020.04.0449分鐘

    邀訪來賓: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秘書長 黃俊誠 來來來,農夫市集經營的眉眉角角、行銷通路的潛規則、小農職人擺攤在戶外或室內哪個比較累?本集直擊近日在誠品書店設置「小農職人製造市集」的攤位現場,聽聽小農怎麼說,更要請幕後推手-有機市集經營者黃俊誠在完全不擔心商業機密外洩的情況,掏心挖肺分享! 【農情農事播報台】秋行軍蟲全國通緝令 【走讀農村小旅行】坪林茶農生活體驗一日遊
  • 《青農市集On Air》21 柯春伎 花蓮瑪布隆 以家為藍圖的農場 20190603

    2020.04.0451分鐘

    邀訪來賓:花蓮光復鄉 瑪布隆農場 柯春伎 柯春伎是馬太鞍部落的農業目前唯一採有機耕種且會使用農機的女性,細細聆聽這些年來她與母親攜手耕作的故事,背後充滿阿美族豐富有趣的文化歷史,歷經十年粹練,女農堅靭的毅力,豐美這片沃土。春伎經營農場的用心正如她的理念:「以家為藍圖的農場」,讓孩子在農場嬉戲,與自然緊密成長,深刻瞭解食物脈絡及部落文化的傳承,連結部落的人們,讓產業及關懷緊緊相依,她不只是農人,更是說故事達人。 【農情農事播報台】有機農業促進法正式施行 【走讀農村小旅行】馬太鞍部落-樹豆的故鄉
  • 《青農市集On Air》20 綠竹筍達人棄醫從農 越種越有希望 觀音山紫雲農場 20190520

    2020.04.0450分鐘

    邀訪來賓:紫雲農場綠竹筍達人 吳國池 / 楊春 / 吳華真 台北觀音山的旗竿湖可說是台灣優質綠竹筍產業的發展源頭,其中紫雲農場數十年來更引領生產技術,獲獎無數。吳國池40多年前棄醫從農,承接家中筍業,今有兒子回來接棒、女兒負責網路行銷,都是得力助手,一家人更樂於分享,無論是科技農業耕作、行銷與料理訣竅⋯ 【農情農事播報台】 本週農業要聞報導 【走讀農村小旅行】 觀音山旗竿湖的有機筍園
  • 《青農市集On Air》19 宜蘭大學師生分享 以智慧農業培育原民青農的搖籃 20190513

    2020.04.0443分鐘

    宜蘭大學生技系 陳怡伶教授 / 陳安磊同學 不管我們對原鄉部落的未來發展有哪些具體想像,期望建立原鄉部落的特色作物從生產、加工、包裝行銷乃至觀光休閒的六級化產業發展的時候,人呢?人才在哪裡?要有新一代加入,這些想像與準備才不會變成白日夢一場,今天節目就邀請宜蘭大學的一對師生以親身經驗分享農業學習這條路如何走,會遇到什麼困難?甫進入第二屆招生的「原住民專班」又會以哪些優勢來吸引學子就學呢? 【農情農事播報台】 科技農業勘災與防災 【走讀農村小旅行】 原鄉青年難忘的豐坪村記憶
  • 《青農市集On Air》18 蘇立中 舞春聽眾小旅行全紀錄 20190506

    2020.04.0453分鐘

    邀訪來賓:昆蟲專家 / 舞春食農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蘇立中 新竹南埔社區因為在地農友與居民皆致力保存友善環境的農村風貌,而成為「公民科學家計畫」主持人蘇立中的理念與田野調查落實之地,今天昆蟲專家帶著聽眾實地到果園學習生態調查的技法,並解說果農如何形塑果園的生態環境,而這一切與我們品嚐每一口甜美的果實又有什麼重要的關連呢? 【農情農事播報台】 蜂災補助及椿象防治 【走讀農村小旅行】 新竹南埔生活體驗漫遊
  • 《青農市集On Air》16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世界地球日活動意義 20190422

    2020.04.0445分鐘

    邀訪來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吳佳奇 / 果農 詹鈞貿 「環境資訊中心」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已耕耘十九年的網路獨立媒體,致力於藉由環境資訊的公開,試圖改變社會,讓民眾成為獨立思考的「公民」。本集探究協會近年來如何從台灣第一個交付環境公益信託的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上,實踐農耕與生態保育兼顧的任務。 【農情農事播報台】世界地球日活動報導 【走讀農村小旅行】新竹自然谷森林夜探
  • 《青農市集On Air》15 大專生洄游農村2019宜蘭深溝站農stay 20190415

    2020.04.0453分鐘

    邀訪來賓:農stay友善深溝隊成員 大專院校生 / 農田裡的科學計劃主持人 林芳儀、陳毅翰 農村洄游計畫的初衷是希望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農村,由水保局提供一筆小小的經費、農村社區提供在地的資源和人情味、大家一起發揮創意,讓農村成為學生未來人生規劃的好選項,透過本集節目讓大家了解春節期間進行的宜蘭場-【友善深溝 行不行?】四天三夜的精彩內容以及學生們的成果發表和內心話! 【農情農事播報台】洄游農村前的暖身操 【走讀農村小旅行】從農村國際志工眼中看世界
  • 《青農市集On Air》13 八仙六代園 台北市竟然也有日曬米 你吃過沒?20190401

    2020.04.0451分鐘

    邀訪來賓:北投八仙自在園地 王宣智 / 鄭亦真 關渡平原上,臨近大屯山活火山下的北投區有一處紅瓦厝三合院,住著祖傳六代的稻農世家,現在老農夫阿東伯正將7甲田的耕作任務交棒給女兒鄭亦真和女婿王宣智,這對7年級青農夫妻面臨家族農業的轉捩點,走向品牌化、自產自銷這條路,看似家業穩當也迎合當今小農行銷的熱潮,但這些基礎卻不敵消費者一句:台北有種稻米嗎? 有!當然有,還有插秧體驗呢。 【國際農業報導】花季活動綜合報導 【走讀農村小旅行】北投農耕體驗新亮點
  • 《青農市集On Air》12 正福茶園 擺脫代工宿命 宜蘭茶越在地越國際 20190325

    2020.04.0450分鐘

    邀訪來賓:宜蘭正福茶園 游正福 / 林雅雯 正福茶園的第四代接班人游正福和林雅雯,相信已經有很多聽眾喝過他們的有機茶,因為他們夫妻倆常常到各地農夫市集擺攤,要讓人重新認識宜蘭茶並不容易,早年宜蘭的茶園總是為人代工,將自己生產的好茶便宜賣給茶販,如今老茶農漸漸凋零,不忍下一代和自己一樣一生勞碌無功,都不期待孩子回鄉承接茶業,但正福茶園第四代,35歲的游正福,靠著打出品牌及堅持品質,聽夫妻倆談談這些年來一家人如何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為宜蘭茶開闢新局~ 【國際農業報導】巴勒斯坦的永續農業 【走讀農村小旅行】冬山八寶社區
  • 《青農市集On Air》11 柚園生態農場 一年四季都精彩 環境教育的夢幻場域 20190318

    2020.04.0449分鐘

    邀訪來賓:柚園生態農場 林俊豪 / 吳宗憲 位於屏東麟洛鄉的「柚園生態農場」一個安全的野外環境,一年四季都有精彩的體驗課程,看似環境教育的夢幻場域,柚園經營者卻不是急著開大門、賺大錢,反而放慢腳步,省視農場每個環節都以生態優先,也省思園區以外,與在地社區的連結,三位創辦人都畢業於屏科大,因環境教育理念相同而一路相挺打拼至今,本集請大家和大米一起赤腳探索「柚園生態農場」,聽聽看如何讓生態永續成為一門好生意? 【農情農事播報台】「春分」農忙 農產加工出奇招 【走讀農村小旅行】屏東麟洛隱藏版食物森林
  • 《青農市集On Air》10 徐子富 台灣油芒復育之路 20190311

    2020.04.048分鐘

    邀訪來賓: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徐子富 中研院的學者徐子富近年致力於台灣油芒的研究與推廣,更長年住留德文部落,為油芒復育之路而努力,說他是油芒的最佳代言人並不為過,但如何在推廣之餘仍能保護原住民傳統作物並解決原住民族產業問題?且聽徐子富的心路歷程,看台灣油芒將如何開啟新農業的運轉型式。 【農情農事播報台】植樹月 延伸島嶼生命綠 【走讀農村小旅行】三地門德文部落
  • 《青農市集On Air》09 簡妙如 新時代農業女子 跨年代女農對話 20190304

    2020.04.0446分鐘

    邀訪來賓:台東都蘭村女農兼新手媽媽 簡妙如 無論在日本或台灣,近年出現越來越多積極投入農業的女性。日本的農林水產省甚至推動一項名為「農業女子計劃」,目的就是要吸引年輕女孩投入農業。在台灣則出現許多因自我覺察而走進農村的女性,本集來賓簡妙如在33歲那年到宜蘭種田,近年與另一伴及女兒遷居至台東,在靠山面海的小農村過著傳統農家自給自足的生活,聽聽她關於以農為生、養育、自我實踐的歷程,以及身在母親與女兒二種角色間的酸甜滋味⋯ 【農情農事播報台】婦女節前夕向女農們致敬 【走讀農村小旅行】張美阿嬤細說行健有機村
  • 《青農市集On Air》08 梁哲嘉 好生意農食協力 20190225

    2020.04.0449分鐘

    邀訪來賓:早安恰恰好/好生意農食協力創辦人 梁哲嘉 台灣穀物界的奧斯卡獎-十大嚴選穀得獎GOOD第四屆得獎名單中,梁哲嘉先生創辦的「早安恰恰好」拿走二個獎,勝過資本額大他幾千倍的食品公司生產的品質。從農人與消費者的中間人角色看,他總是選難的路走,為了支持本土農作,支持用心耕種的農友,把身家都賠進去,寧願"搞工"的走訪產地,了解農人與土地特性,製作優質的農產加工食品,讓消費者有機會用飲食支持環境與農人,一起聽聽這些開創背後的艱辛並感受他那股一往直前的傻勁吧! 【農情農事播報台】德國和日本農企業的發展與衝擊 【走讀農村小旅行】台南深山裡的木村爺爺
  • 《青農市集On Air》06 吳秀娟 生態廚師學程 大地精品展 20190211

    2020.04.044分鐘

    邀訪來賓:台灣生態廚師學程發起人 吳秀娟 環境教育家—吳秀娟老師總有用不完的創意!她是紀錄片《老鷹想飛》幕後重要推手,2018年發起「阿比野菜環島」食農教育運動,吹起小孩愛野菜的旋風,今年又將隆重登場的是「大地精品展」堪比農民界TED舞台,媒合廚藝精湛的大廚與耕作技藝超群、友善環境的農人攜手合作,這一場史無前例的相親大會究竟會如何展開?必將觸發你我對食農教育與消費革命的深層思考!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民職災保險及豬瘟最新消息 【走讀農村小旅行】太平洋的日出_廚師訓練基地
  • 《青農市集On Air》05 李寶蓮 耕種與書寫 就是我的使命【女農討山誌】作者 20190204

    2020.04.0443分鐘

    邀訪來賓:梨山果農《女農討山誌》作者 李寶蓮 李寶蓮(阿寶)在2004著作《女農討山誌》一書,紀錄她在梨山務農的初期生活,當時農業界、文青界刮起不小旋風,時至今日她為了尋找農業生產和保育之間的平衡,已進行長達20年的實踐,她說:「只要人退出,自然的復原力還是很可觀」。一個人在海拔2000公尺的山上種果樹,還是時時牽掛故鄉宜蘭的農地議題,本集特地前往梨山,一探阿寶討山誌的真實世界。 【農情農事播報台】土壤健檢-花蓮農改場 【走讀農村小旅行】在梨山尋一條農業與保育的平衡之路
  • 《青農市集On Air》04 徐承堉湧升海洋 永續年夜飯 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 20190128

    2020.04.0450分鐘

    邀訪來賓: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湧升海洋集團總經理 徐承堉 徐承堉先生長年推動永續海洋的行動,並創辦RFI責任漁業指標,為海洋生態的環境永續而努力,而除夕將至,圍爐餐桌上那一道魚,象徵著「年年有餘」,我們聽聽徐總將會如何建議聽眾,從自家餐桌上實現年年有魚的永續精神。 【國際農業新聞】農人與農場的月下老人 【走讀農村小旅行】從海洋到餐桌 魚與人的食物旅程
  • 《青農市集On Air》03 楊仁豪、潘兆蕙 養羊夫妻的快問快答 笑淚齊發 20190121

    2020.04.0449分鐘

    邀訪來賓:祥豪牧場 楊仁豪 / 潘兆蕙 從幼兒時期的記憶裡已經與羊咩咩分不開的楊仁豪,三十而立之年,不僅要娶妻成家,還要為傳承家族牧場如何開創新局、如何自產自銷另闢蹊徑、傷不完的腦筋、免不了的家庭革命、牧羊的艱辛⋯聽仁豪與未婚妻兆蕙說說笑與淚的故事,當我們喝下一口香醇美味的鮮羊乳時會多一點人生滋味與珍惜。 【農情農事播報台】農村臘月飄香 婦女手作忙 【走讀農村小旅行】在地人秘境-彰化139縣道
  • 《青農市集On Air》02 友善南庄工作室 青年以行動改善農村環境 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永續生產模式 20190114

    2020.04.0450分鐘

    邀訪來賓:友善南庄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鄭宇馨 一群嘗試在南庄過著簡單生活的年輕人,練習友善栽培、自給自足的生活。透過募資行動,讓外界看見青年如何以行動改善農村環境,雖然過程與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卻凝聚更多共識,透過打工換宿,讓更多人參與並練習共同生活,展現自己生命中各多的可能,創建一個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互助、理解的小社會… 【農情農事播報台】非洲豬瘟 廚餘防疫新階段 【走讀農村小旅行】魔法樂園村 自由市集
  • 《青農市集On Air》01 孟磊、江慧儀 化憤怒為力量的樸門永續設計師 20190107

    2020.04.0449分鐘

    邀訪來賓: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發起人 孟磊 / 江慧儀 江慧儀和丈夫孟磊(Peter Morehead)是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的創辦人,也是台灣樸門永續設計的推動者。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專程來到台東的樸門教育基地,進行為期二週的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PDC),本集節目,大米趁著Peter和慧儀在PDC課程的空檔,一起坐在他們的食物森林裡聊聊天,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樸門,也感受這二位令人敬重的樸門夫妻檔一直親身實踐不遺餘力、為永續地球資源而教育不歇的毅力。 【農情農事播報台】新年新氣象 青農有新意 【走讀農村小旅行】海岸農村-都蘭
  • 20181231《青農市集On Air》53 美國視角 看見台灣農業與農村的價值 蔡雪青

    2020.03.292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1224《青農市集On Air》#52 鄭性澤 自由農人 盡責米

    2020.03.2926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1210《青農市集On Air》#50 苑裡掀海風 - 劉育育

    2020.03.2937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1203《青農市集On Air》#49 宋若甄 - 農村的遠見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1119《青農市集On Air》#47 追蜂人 - 霧峰少年郎 養蜂好搭檔

    2020.03.2926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1105《青農市集On Air》保種及揭穿基改孟山都的真面目 郭華仁教授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44 謝謝米 陳詩韻 20181029

    2020.03.292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41 夢想新農 師生吐心聲 20181008

    2020.03.2935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1001《青農市集On Air》台灣米的好 品飯員最知道 水稻育種及栽培專家 楊嘉凌 博士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39 高雄小鄉 旗美社大 故事車上路了 20180924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38 玉米筍農 夜貓子農夫 廖洛堯 20180917

    2020.03.292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37 喜願共合國 雜糧復興之路 施明煌 20180910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36 土礱師爆米香師 賴咏華 20180903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0827《青農市集On Air》動畫師變身全職果農 土拉客農家園

    2020.03.2937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收起學術傲慢 認真種好有機茶 張顥嚴 南投竹山 恆誠農場 20180820

    2020.03.29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為台灣農業把脈-植物醫師來了_黃裕銘教授 20180806

    2020.03.292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海參食堂 王建皓- 只要能賣菜 我什麼都願意20180730

    2020.02.13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方子維 - 世界農村趴趴走 玩轉礁溪番刈田20180723

    2020.02.13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聽某嘴大富貴 有機火(紅)龍果農 黃正光 林瓊玉20180716

    2020.02.132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蕃茄與攝影機掉河裡要先救誰 農夫攝影師 黃名毅20180709

    2020.02.132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彭顯惠 任性搞笑文青農婦的日常20180625

    2020.02.13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27年有機之路 女神農謝美麗針砭時事20180618

    2020.02.13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席娃博士(Dr.Shiva)與宜蘭小農真食物之旅20180611

    2020.02.13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三灣梨 果樹認養計劃 農村需要論述力20180604

    2020.02.12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謝昇佑 好食機創辦人 談小型生產者的食安自主管理20180528

    2020.02.12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用種田保護水鳥還可以領薪水 - 林哲安 田董米20180521

    2020.02.12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青年團隊在農村的自我實踐之路 - 吳宗澤 穀笠合作社20180514

    2020.02.12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誰是接班人?資深果農賢拜鼎力相助20180507

    2020.02.12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她們的叛逆 為百年茶園再創風華20180423

    2020.02.12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多元作物農場與鴨間稻 林萬賢的友善種子20180416

    2020.02.1237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神農蕉傳承 - 李世統20180402

    2020.01.17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我不是女俠,其實我很自私 20180326

    2020.01.17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只有麻豆才能走秀 文旦樹下很時尚! 20180319

    2020.01.17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阿福哥農園 放山雞蛋 無農藥草莓=人生快樂組20180312

    2020.01.17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20180305《青農市集On Air》後浪來襲!友善耕種小農思維再翻轉

    2020.01.17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病蟲草害整合管理(IPM)的過去與未來 - 楊秀珠博士20180226

    2020.01.1738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養小孩、種田、做研究樣樣來 - 林芳儀_20180219

    2020.01.1735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
  • 《青農市集On Air》拯救果樹大作戰 - 土壤作物醫生館 陳興宗20180212

    2020.01.1737分鐘

    《米米之音》農村廣播節目 主持人: 林大米  maa2012sw@gmail.com 更多節目內容與圖片,請看: 部落格《米米之音》 詳盡報導、隨選隨聽 rice-music.blogspot.com/ FB專頁《米米之音》 www.facebook.com/mimimusic/ 從Youtube搜尋《米米之音》 全系列收聽 soundcloud.com/meilin/sets 下載 Soundcloud APP 按 follow 即可接收最新一集節目通知